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9 月1 日下午,王書恒來到淮南市國防動員訓練基地,和今年報名參軍的預征青年一起參加入役前訓練,他很高興自己與憧憬的軍營生活又近了一步。
王書恒與家人。
看完閱兵,立志長大也當兵
9 月1 日上午,記者初次見到王書恒,看到他18 歲的臉上還帶著稚氣,黝黑的皮膚透著紅色,身體很強壯,坐著也腰板挺直,頗有軍人氣質。“我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向往成為一名軍人。”王書恒說,那年看完國慶節閱兵后,感覺很震撼,自己的三位姨夫也都當過兵,很喜歡聽他們講在部隊時候的故事,自己經常被故事感染,就立志長大了也參軍入伍。
王書恒參加役前訓練。
“書恒去年利用假期參加過兩次民兵訓練后,就一直按軍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感覺軍魂已融入到他的骨髓里了。”王書恒的媽媽黃琳琳很自豪。黃琳琳在淮南市田家庵區公園街道工作,街道在去年組織過兩次民兵訓練,王書恒得知后,纏著媽媽幫他報名參加了兩次訓練,訓練科目是隊列、體能、警棍盾牌操,每一個科目都認真堅持練了下來,不過,兩次訓練都沒有摸到槍,這讓王書恒感覺有些遺憾。
王書恒之前在淮南職業教育中心讀書,今年畢業后,已升入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讀大專,可他參軍入伍的愿望越來越強烈,最終報名參軍入伍。“書恒過去體重186 斤,為了能順利通過征兵體檢,他堅持鍛煉,現在體重已減到了155 斤。”黃琳琳說,王書恒過去喜歡喝飲料,怕胖不讓他喝,他就偷偷喝,現在為了減肥當兵,給他喝他都不喝了。
“我現在主要靠跑步減肥,每天正常跑3 至5 公里,最長跑了21.0975 公里半程馬拉松。”王書恒說著從一堆獎牌中找出參加馬拉松獲得的獎牌給記者看。
“我很支持書恒參軍入伍,他下午就要去參加役前訓練,要有好多天見不到他了。”黃琳琳話語中又帶著些許不舍。
戍邊衛國,從保衛家園做起
王書恒書桌里有一堆獲獎證書,記者發現他是個多才多藝的大男孩。他會下圍棋、吹葫蘆絲,還在主持人、征文、演講、朗誦等大賽中獲獎。
在這些證書中,記者注意到共青團田家庵區委員會在今年8 月為王書恒頒發的《田家庵區青年志愿服務證書》,里面寫到了他今年參加了防汛抗洪工作。
7 月下旬,淮河流域洪水肆虐,淮河田家庵段防汛壓力持續增大。淮河兩岸軍民奮勇爭先,淮南社會各界組織志愿者投入抗洪搶險。黃琳琳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參加了公園街道防汛巡邏隊,每日投身在防汛值守點第一線,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7 月24 日,按照單位排班,黃琳琳要上淮河大堤值守,王書恒也要跟著媽媽一起去。“書恒說他已經18 歲成年了,從軍入伍是為了保家衛國,現在家園遭受洪澇災害,哪有不上一線戰斗的道理,我就同意了。”黃琳琳說,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王書恒當時還未滿18 歲,也想報名加入到防疫志愿者隊伍中,考慮到孩子的安全,她存了私心未讓他加入志愿者隊伍,這次他要求參加防汛志愿者隊伍,就給他報了名成為了公園街道的防汛志愿者。當天,這個剛滿18 歲的大男孩,與媽媽并肩戰斗在防汛大堤,稚嫩的面孔在防汛一線十分顯眼,大家稱他是“抗洪學生兵”。
由于公園街道男同志少,王書恒就主動要求參與值守夜班。深夜,當大家早已在家中安然入夢,小小年紀的他,騎著電瓶車,頂著如注的大雨趕到淮河堤壩上的值守點,不僅從不遲到,為保證交接班時間充裕,他每次都是提前半小時到崗。在堤壩上的應急帳篷里,一張簡單的行軍床只能暫時歇息,凌晨時分,他堅持一小時一次巡堤查險,漆黑的雨夜,總能看到他打著手電筒,在草叢堤壩來回穿梭的身影。上陣“母子兵”,王書恒有時遇上和媽媽一同執勤,兩人認真巡查,互相提醒,工作中彼此成為了最默契的同事。
由于王書恒在8 月8 日要參加征兵體檢,8 月6 日,他便從淮河大堤上撤了下來。從7 月24 日至8 月6 日,王書恒做志愿者在防汛一線工作共55 個小時,成為田家庵區志愿者中工作時間最長的一位。
淮河水回落后,大部分防汛人員撤離,王書恒看到還留了小部分人員在高溫下值守,特意回家燒了綠豆湯送上大堤。記者了解到,由于王書恒在團委做志愿者表現比較突出,今年8月,他還光榮當選了共青團田家庵區第14屆代表大會團代表。
家國情懷,在實踐中彰顯
去年10 月,王書恒的外公黃建國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紀念勛章”。這個沉甸甸的勛章,讓全家人倍感榮耀。
王書恒外公黃建國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紀念勛章”,讓全家人倍感榮耀。
9 月1 日中午,外公得知王書恒要參軍入伍了,格外高興,老人家特意把紀念勛章拿出來戴上,讓記者幫照一張合影留念,并鼓勵王書恒到了部隊要好好學本領。作為老革命的孫輩,王書恒經常聽外公講述一代代革命先烈為國家浴血奮戰的英雄故事,被老一輩革命家的精神深深打動,被外公多年奉獻精神所觸動。“小時候就覺得軍人很帥氣,每當國家有難總會看到軍人沖鋒在前的身影,還有外公的勛章,這些一直在觸動著我、影響著我、引領著我。”王書恒說。
記者了解到,在淮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王書恒也申請作為志愿者,投身創建工作。他利用周末時間參加萬人志愿者活動,烈日下,身穿紅馬甲配合交警疏導交通,皮膚曬得通紅,衣服被汗水浸透。他還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除雜草、清理垃圾、除頑固小廣告、勸導占道經營的商販、宣傳文明養犬理念。參加田家庵區人民法院舉行的法律宣講活動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居民們講解法律法規。在校園中,他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時刻聽黨話,永遠跟黨走”紅色主題演講等活動,走訪革命老同志,宣傳老一輩革命家的愛國奮斗故事,傳遞愛國情懷。
孝老敬老,在日常中傳承
“百善孝為先”,王書恒和90 多歲高齡的外公外婆住在同一個小區,日常,王書恒常常幫老人家分擔家務,幫忙照顧外公外婆。白天,洗碗拖地、晾曬被褥,晚上,打熱水給外公外婆洗臉洗腳,樂此不疲。
外公黃建國做白內障手術住院期間,王書恒和長輩一起參與夜間陪護。“書恒夜里獨自陪護外公,悉心照顧,還貼心地陪外公聊天,知道外公平時喜歡看新聞,就讀熱點新聞給外公聽,舒緩老人的緊張情緒。”黃琳琳說,夜里只要老人稍有動靜,他馬上就會起來查看。出院后,書恒又接連幾天都在外公外婆家幫忙照顧。
“長輩們對這個孝順懂事的孩子也是贊不絕口,常說,這個‘00 后’真的不一般。”提到兒子的表現,黃琳琳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幸福。
李龍龍 陳鳳娟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記者張安浩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