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最近幾個月,有一件煩心事讓岳西的劉老漢(化名)一籌莫展。原因是今年1 月份,劉老漢到銀行取錢,突然發現自己之前存在銀行卡里的4000元存款只剩下150元,其余3850元竟不翼而飛。
經到銀行查詢,系統顯示2019 年7 月19 日該銀行卡通過微信轉賬支付了一筆3850 元款項,劉老漢再仔細查看自己的微信賬單,才知道是當日在某加油站加油時,因自己年紀偏大、微信支付操作不熟練,誤將385元輸入成3850元,掃碼支付時多付了3465元竟全然不知。
弄清事情原委后,劉老漢曾試圖與該加油站及當時負責加油的員工小王聯絡退款,也曾向當地派出所求助,但由于相隔時間較長,小王又已離職等原因,均未果。
無奈之下,劉老漢一紙訴狀將該加油站和小王告到法院,石關法庭受理該案后,承辦法官并未因案件標的小而輕視,庭前送達時詳細了解了事情經過和雙方的分歧點,并應劉老漢申請到派出所調取了相關證據材料。
8 月25 日下午開庭時,三方均提前到達,法官為了避免開庭后各方爭得“臉紅脖子粗”而不利于調解,遂開啟了庭前調解模式。法官勸導小王,不當利益,切莫貪戀;法官點醒加油站,企業管理,得花點心思;法官提示劉老漢,微信支付,須謹慎操作。
最終,在法官的耐心調解下,小王當庭將3465 元支付給劉老漢,“不翼而飛”的存款又如數回到劉老漢的銀行卡里。
儲潤霞 程暑煒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六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