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按照既定安排,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段新安江湖邊水利樞紐8 月10 日起開閘放水。10 日中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在新安江邊探訪時看到,隨著水位明顯下降,屯溪明代鎮海橋(又稱老大橋)的橋墩與大量石塊、磚塊等構件“水落石出”。一塊塊青石板,在水中沉睡一個多月后,漸次露出水面。根據計劃,8 月12日將啟動構件打撈工作。
隨著水位下降,越來越多的古橋構件露出水面。
7 月7 日,有著400 多年歷史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海橋被洪水沖毀。橋面、欄桿以及大多數橋墩石料、磚塊等構件均散落江中。經黃山市政府同意,8月10日6時起降低新安江中心城區段水位,以打撈古橋構件。
8 月10 日臨近中午,記者得知,屯溪新安江延伸段的屯浦歸帆處水位下降了一米左右。在鎮海橋區域,隨著水位下降,更多構件逐漸顯現。當天下午,放水還在繼續。據了解,湖邊水利樞紐采取了發電等形式逐漸降低水位。
黃山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打撈計劃,等把中心城區屯溪段新安江水位降到比現有水位低3.2 米,也就是鎮海橋區域的河床基本裸露了,就是打撈構件的時機到了。
打撈過程中,將遵循“精心、安全、公開”原則,做到對構件離水、裝車、卸載全過程的細心操作,避免二次損壞。打撈作業不僅要注重構件安全、人員自身安全,同時因打撈區域狹小、大橋兩側護岸有嚴重安全隱患,也請市民不要下河聚集圍觀,以免發生意外。有關部門及媒體會適時發布動態信息、打撈進展,做到全過程公開透明,滿足社會各界知情權與關切之心。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吳永泉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