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同馬大堤是安慶抗洪的最前線。這兩天,石金保與石飛這對“父子兵”成了同馬大堤防汛抗洪戰場的一面旗幟,感染和帶動了更多人到防汛抗洪中。
父親石金保今年51歲,是高嶺鄉青云村支委,自防汛開展以來,他就率領該村19名民工隊伍趕赴同馬大堤,加入防汛的隊伍。據了解,石金保曾親身經歷并參與2016年特大洪水的防汛,有著豐富的防汛經驗。這幾天,無論是烈日下、黑夜里,還是暴雨中,石金保都拿著鐵鍬帶領隊員奔走在抗洪搶險第一線,巡堤查險、查看水位。
兒子石飛今年才24歲,剛踏入社會,在這節骨眼中,石金保正為村里缺少青壯勞力而發愁,轉念便想到這兩天輪休在家的兒子。“參與抗洪搶險是保衛家鄉,義不容辭。”接到父親的提議后,石飛爽快地答應了,并讓父親幫其報了名。
根據工作安排,石飛被安排在民兵應急搶險隊伍,父子倆雖然不在同一個班次,但休整期間會互相加油打氣,石金保還向兒子傳授防汛經驗。在指揮部的培訓和父親的指導下,石飛快速進入角色,巡邏值守認真負責,清基掃障、砂石裝袋、搬袋、筑堤壩、開挖導滲溝等,樣樣少不了他的身影。
父子二人自防汛以來就沒有回過家,吃住都在簡陋民房內,時刻處于“待命”狀態,24小時不間斷的循環巡堤查險,還要克服白天暴曬、晚上蚊蟲叮咬、隨時出現暴雨襲擊等情況。面對如此艱辛的環境,石飛說:“父親告訴我,他作為一名黨員,理應沖在防汛抗洪第一線,為抗洪搶險貢獻自己的力量,自己當然也不能給父親拖后腿,再苦再累也要堅持下去。
盧瑞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