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從7 月6 日晚到7 月9 日凌晨,受持續強降雨影響,東至縣長江全線超過警戒水位。肆虐的洪水朝著良田、塘壩、村莊、集鎮洶涌而來。一場防汛救災“保衛戰”在東至縣打響。安徽省紅十字會也緊急調派多支救援隊支援東至縣。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從東至縣政府辦了解到,截至7 月8 日19 時,累計受災人口26 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5萬畝,成災21 萬畝,絕收9.6 萬畝,損壞房屋352 間,轉移受災群眾46700人次。
境內長江全線超過警戒水位
連日來,受持續強降雨影響,東至縣長江全線超過警戒水位。該縣三大河流中,7 月8 日19 時,堯渡河縣城段水位21.89 米,超保證水位0.49 米;龍泉河石門街站水位達30.41 米,超警戒水位2.91米。該縣152座水庫溢洪,大板水庫最大溢洪深1.03米。
記者了解到,尤其東至縣南部山區遭遇特大暴雨侵襲,其中昭潭鎮24 小時累計降雨超過250 毫米。“從來沒見過這么大的雨水。”昭潭鎮下塔村支書吳道文說。在東至縣防指統一指揮調度下,東至縣消防大隊、昭潭派出所民警、曙光救援隊隊員們在洪流中駕著沖鋒舟,挨家挨戶搜索,蹚著齊腰深的水,背著群眾轉移。
省紅十字會連夜派出救援隊
在采訪中,記者獲悉安徽省紅十字會調派多支救援隊到東至縣進行搶險救援。安徽省紅十字會賑濟救護部副部長汪潔向記者介紹,他們一行救援工作組是在7 月7 日凌晨出發的,考慮到災情的實際情況,省紅十字會調派滁州、阜陽等地救援隊前往東至縣進行搶險救援。
汪潔告訴記者,他們連夜趕往東至縣,到達東至縣龍泉鎮時已是7 日早上,當時前往龍泉鎮的道路很多已積水,當地受災情況不容樂觀。隨著多支紅十字救援隊陸續趕來,他們不僅攜帶眾多裝備,還擔負起統籌協調以及指導救援的任務,“我們這一行有7個人,帶了裝備車和一些通信設施,還有兩只沖鋒舟。”
汪潔向記者介紹,在到達龍泉鎮后,他們很快便投入救援工作,在附近一處受災點,他們隊伍中的救援人員先是順利將兩名老人轉移出被淹的房屋,之后配合當地的救援力量挨家挨戶勸說并轉移受災群眾。
村里黨員干部筑起長江防線
7 月8 日,太和縣紅十字救援隊接到指令,趕赴龍泉鎮開展救援行動。在搜索被困群眾中,救援隊遇到一輛被困車輛求救。經詢問,該車車主是江西鄱陽縣人,車上有一名待產孕婦準備去東至縣醫院,經過積水路段車輛熄火,車主萬分焦急。
此時,距離最近的龍泉鎮中心衛生院已經被淹,而前往昭潭鎮中心衛生院的路況較復雜且行程需要半小時,對救援人員和車輛都是考驗。救援隊立即分為兩組,一組繼續轉移群眾,另一組護送孕婦去衛生院。在救援隊緊急護送下,25 分鐘后,該孕婦有驚無險地抵達昭潭鎮中心衛生院。之后車主打來感謝電話并報平安。
記者了解到,勝利鎮江心洲堤壩低矮處告急,江心村組織村干部、黨員代表等21 名隊員,組成搶險救災隊伍。黨員干部扛起一袋袋沙包,冒雨加高加固堤壩,在江心洲南、北兩端建起1000 米長江防線。不僅如此,勝利鎮還組織黨員干部對易澇易害點、破舊危房、易淹道路等危險地段進行拉網式摸底、排查和搶修,盡全力消除安全隱患,做好防范措施。
不光是在勝利鎮,一場防汛救災“保衛戰”在東至縣打響。東流鎮黨員自發組成防汛夜間巡邏隊,為黑夜中的大壩筑牢“防護網”;堯渡鎮組織人員處理河流內雜物堵水和低洼地段積水倒灌等問題,確保排水暢通;木塔鄉派專班對山塘水庫搶險,搶運砂石百余噸,加固筑高堤壩,同時加強值守,保障山塘水庫安全……
4個鄉鎮集中安置群眾1600人
記者了解到,在防汛救援工作展開的同時,東至縣防指向災情較為嚴重的昭潭鎮緊急調撥棉被200 床、衣服200 套、四件套200 套、大米3000 斤等物資,向龍泉鎮緊急調撥方便面890 箱等。
目前在官港、昭潭、青山、花園4 鄉鎮集中安置群眾1600 人,每個安置點均安排專人負責生活保障和群眾情緒疏導工作,對集中安置的群眾提供礦泉水、大米等必要生活用品,同時避免發生次生災害。
此外,東至縣政府還組織民政、衛健、交通、農業、應急等有關單位深入受災鄉鎮積極展開查災、核災、發放救災物資,做好衛生防疫和沖毀道路修復等災后恢復工作。
徐玉松 趙晉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鐘虹 魏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