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年來,靈璧縣注重將扶貧同扶智、扶志相結合,著力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提高自我發展能力。
著力營造濃厚輿論氛圍。注重提振貧困戶“精氣神”,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懸掛宣傳標語、制造宣傳展板等多種方式抓好思想發動和政策宣傳,讓每一項扶貧政策都進村到戶、上墻入心。
著力培養勤勞致富能力。發動全縣各中小學校組建教育扶貧志愿服務隊,幫扶貧困生,讓每個貧困孩子“有學上”“上得起學”。開展種植、養殖、電商等短期技能培訓,免費發放培訓書籍、宣傳冊等,為貧困群眾學習生產技能、掌握發家致富本領提供智力支撐。
著力拓寬產業扶貧渠道。靈璧縣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合作社+農場+基地”“農場+基地”等模式,組合運用入股分紅、務工、技物服務、帶動創業、租賃等方式和貧困戶聯結,帶動貧困戶增加收入,實現產業、經營主體和貧困戶多贏。
著力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規范實施到村到戶項目,調整優化產業獎補辦法,實行先建后補,根據實際產業規模進行獎補;對不能自主實施到戶項目的,由村集體統一實施,收益用于“三無”貧困戶或獎補參與務工的貧困戶,杜絕“養懶漢”的現象。開發“合作社”+“租賃”“承包”“領養”等形式,變“輸血”為“造血”,讓貧困群眾在參與中學習技術、學會經營。
鄧明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