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近年來,泗縣堅持把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工作深度融合,積極構建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相融互動、同頻共振新格局,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黨建引領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促進全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該鄉打造“一村一品”的產業布局,建成小薛村、郭集村2 個新型庭院經濟示范村,培育一批優勢特色產業,打造以果蔬、花卉苗木、畜禽等產業為主導,持續推進岳場小薛村鵝產業基地、陡張村德強農業蔬菜建設基地、應宅村良種繁育基地、張樓村花卉苗木基地等現代農業基地建設,全面鞏固提升產業脫貧成果。
黨建引領人居環境,逐步美化村容村貌。近年來,瓦坊鄉黨委政府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將人居環境改造提升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一項重點工程來實施。各村通過打造“支部+黨員+貧困戶”的模式,由村組干部帶頭組織黨員先行先做,以身作則將自家以及周邊環境打掃干凈。同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抓手,加大宣傳引導,鼓勵廣大村民主動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中來,引導村民養成健康衛生的生活習慣,做到“物質脫貧”向“精神脫貧”轉變,提升群眾致富增收精氣神。
黨建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增強核心凝聚力。瓦坊鄉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強村”工程,鼓勵村集體大膽探索實踐,通過盤活現有資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等多種方式,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實現創收增效。目前,岳場村岳場小薛村鵝產業基地,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超50 萬元;陡張村的德強農業蔬菜建設基地,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7.4 萬元;張樓、應宅、小薛等8 個村通過盤活現有資產、資源,利用彩虹大道北沿段和劉大路的縱貫南北交通優勢,進一步發展村級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均超過5 萬元。
楊秋秋 高波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