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今年承包了300 畝地,午季一共收了24 萬斤小麥,已經全部拉到了倉庫里。馬上就有連續降雨了,現在得搶抓時間把玉米種上,今年午季的任務就基本完成了。”張雷是泗縣草溝鎮王樓村人,家中共有5 口人。在地里刨食了半輩子的張雷清楚地知道,光靠種地只能夠解決溫飽問題,想要增收致富,還得另外找尋一條門路。
前些年,頭腦活絡的他和村里的幾個建筑能手共同出資,成立了一個施工隊,主要幫助附近的村民建房和修繕房屋,憑著過硬的質量和誠信的口碑,張雷的施工隊很快得到村民的認可,周邊村莊誰家有需要都會請他過去施工。只用了幾年時間,勤勞肯干的張雷就慢慢富裕了起來。
掙到錢后,張雷不是顧著安逸享樂,在干好施工隊的活之外,他又在村里流轉了300 畝土地。靠著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科學化的種植思路,張雷家土地的產量明顯高出別人一截,實現了增產與增收的雙贏。
致富不忘鄉鄰,張雷與王樓村的部分貧困群眾結成對子,采取“一對多”的方式精準開展幫扶。田間管理需要人手,張雷就聘請一些有勞動能力又有意愿的貧困戶到他的地里干活,除了每月按時發放工資,平時還教授他們科學的種植技術,并根據他們的自身情況,想點子、找路子,幫助更多的村民尤其是貧困戶富起來。
扶貧要扶智、更要扶志。在草溝鎮,越來越多的致富帶頭人敢打敢拼,闖出了一條成功的路子,他們的經驗和技術還可以作為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有效資本。“像張雷這樣的致富帶頭人自愿與村里的貧困群眾‘結對’,篩選‘致富經’為他們出謀劃策,帶動貧困群眾從學政策、學技術、學文化入手,增強他們脫貧致富的本領和堅定脫貧的信心,同時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這些都值得我們大力宣傳和推廣。下一步草溝鎮還將發掘更多的能人大戶和致富帶頭人,帶領更多的困難群眾早日實現脫貧致富。”草溝鎮黨委副書記鐘志介紹說。
姚森 蔡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記者陳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