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學校長袁亮既是一名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也是一位煤炭開采及瓦斯治理專家。今年全國兩會,袁亮最關注的還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和能源工業的高質量發展。他帶來了關于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廢棄礦井資源開發利用、礦山粉塵防控、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四個方面的建議。“作為一名科技界別的代表和教育工作者,我將繼續為國家教育及科技創新進行鼓與呼,努力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支持地方高校創建一流學科
袁亮說,地方高水平大學特別是由原部委院校劃轉地方管理的高校,是國家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和行業人才培養的搖籃。但當前受經費和辦學區位等影響,人才引進等問題突出,影響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個別產業甚至出現人才短缺等現象。
袁亮建議,加大對地方高水平大學一流學科創建支持,遴選具有鮮明行業背景和較強實力的地方高水平大學,開展省部共建一流學科。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條件具備的學校異地辦學,引導投身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擴大研究生等高素質人才供給,支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加快推進廢棄礦井開發利用
記者了解到,2018 年底,我國煤礦數量已由“十二五”初期的1.4 萬多處減少到5800 處左右。隨著去產能的深入推進,將有更多礦井被關閉,到2030年廢棄礦井數量將達到1.5萬處。
袁亮說,廢棄礦井中賦存豐富的煤炭、煤層氣、水、地熱等資源,“2030 年,我國廢棄礦井將達到1.5 萬處。直接關閉將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和國有資產流失,誘發安全、環境及社會問題。”他建議,要把廢棄礦井資源開發利用作為“能源革命”重要支撐,健全礦井能源資源治理機制。推動儲能及多能互補開發利用,研究國防及相關資源利用,開展軍民融合合作,盤活國有資產。加大國家科研項目布局,支持地下空間國際前沿原位測試等基礎研究。
建議提高礦山粉塵防控水平
袁亮表示,我國煤炭及建材行業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但在粉塵防控及職業安全健康等領域存在較大短板,其中煤礦高濃度粉塵直接影響347.3 萬從業人員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制約高質量發展,影響“健康中國”等國家戰略實施。
“要高度重視粉塵防控與職業安全健康相關工作,建立健全行業標準、法律法規,加強宣傳和教育培訓。”袁亮建議,要積極布局重大項目,支持技術裝備研發和成果轉化,推動協同攻關。鼓勵高等院校開設相關新醫科專業,深化理工醫融合、醫教研協同創新,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
“第四個建議是盡快啟動科技創新2030‘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重大項目。”袁亮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2016 年中央批準“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重大項目立項。盡快啟動實施該項目,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解決煤炭開發利用過程中生態環境損害和大氣污染問題,支撐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對落實“六穩”“六保”任務、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施培松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鐘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