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20 年5 月15 日,對“八一勛章”獲得者、一級軍士長、“導彈兵王”王忠心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入伍34 年、當了30 年班長的他光榮退休了!34 年來,王忠心始終初心不改,保持忠誠本色,獲評第五屆“全國敬業奉獻道德模范”,被中央軍委授予“八一勛章”,榮獲“最美奮斗者”稱號,先后6 次受到習主席親切接見。談及退休,王忠心說,心中對部隊有不舍,但總要離開。此生最難忘的是軍營,最無悔的是軍旅,最無憾的是穿了34 年的軍裝。談及退休后的打算,他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現在還在云南,今年會回休寧老家。
5月13日,王忠心(左)在退休儀式前向四級軍士長趙洋交接武器裝備清單。新華社發
談退休 對部隊有不舍,但總要離開
王忠心,一個書寫傳奇的名字。他1968年10月出生在安徽休寧縣,1986年12月入伍。當兵34年,他從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農村小伙,成長為全軍聞名的“導彈兵王”。
記者了解到,2016年,王忠心已經達到30年的士兵服役最高年限,可以光榮退休。當時他遞交了退休申請,打算待批準后回到休寧老家,照顧妻子,服侍老母親安享晚年。然而因為部隊改革,新裝備訓練又急需人,所以他決定留下來,申請了延遲退休,繼續堅守在導彈事業的崗位上培養更多的人才。“那時候我們改革,需要人才,還要培訓,所以我就沒走。”王忠心說。
這一延遲就是4年。今年5月15日,王忠心最后一次出操,最后一次上崗,并用軍禮向戰位告別。當天上午,在雄壯激揚的義勇軍進行曲中,王忠心和其他3名獲準退休的火箭軍某旅一級軍士長軍容嚴整,走上前臺告別軍旗。之后他們同該旅4名常委一道,為8名晉升的高級士官佩戴軍銜, 為旅第五批“學習王忠心礪劍班組”“學習王忠心礪劍標兵”人員頒獎。
這一天,王忠心光榮退休。談及退休的心情,他接受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采訪時說,在部隊這么多年,很不舍得,但是總要離開的,“年輕的一代已經成長起來了,有朝氣有活力,他們可以擔當責任,所以我走了,給年輕人更好的舞臺?!?/p>
正如王忠心所說,在他的身后,一群鮮為人知的年輕技術骨干已經成長起來,他們接過王忠心手中的接力棒,接過這份護衛“大國長劍”的偉大事業,守衛大好河山與萬家燈火。
5月15日,王忠心向著導彈敬上最后一個軍禮。《人民日報》供圖
談軍旅 最無憾的是穿了34年的軍裝
1986 年12 月,王忠心入伍。從入伍的第一天起,他就篤定一個信念:技術就是士兵的看家本領,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最好。
一枚導彈橫跨各個領域多個學科,為了給自己充電,王忠心翻爛了20 多本專業教材;為啃下電路圖這塊“硬骨頭”,他硬是把十幾米長的圖紙化整為零,反復默畫背記在心;為提高實際操作技能,僅一個電纜插拔動作他會練習上千次。
當兵34 年,王忠心精通19 個導彈測控崗位,參加過1500 余次實裝操作訓練、20 多次實彈發射演練,沒有下錯一個口令、做錯一個動作、連錯一根電纜、報錯一個信號、記錯一個數據、按錯一個按鈕、損壞一件儀器。他寫下近20 萬字導彈專業學習筆記,參與20 余本教案和規程編寫,被官兵譽為“操作王”“排故王”“示教王”。
他是解放軍最傳奇的士官之一,也是全軍首位獲得“八一勛章”的士官。據悉,王忠心先后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全軍愛軍精武標兵、全軍優秀共產黨員、原第二炮兵十大礪劍尖兵、十大優秀士官、十大好班長標兵,3 次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2015 年被原第二炮兵授予“踐行強軍目標模范士官”榮譽稱號,榮獲“最美奮斗者”稱號等,先后6 次受到習主席親切接見。
34 年,王忠心將最好的年華奉獻給了部隊,無限忠誠在兵心。面對榮譽,王忠心說:“我只是普通的崗位上普通的兵,只是部隊眾多優秀官兵的一個縮影,是部隊培養了我、組織成就了我、戰友家人支持了我。”
“踏踏實實做事情,我就是這么走過來。”談及34 年的軍旅生涯,王忠心說,此生最難忘的是軍營,最無悔的是軍旅,最無憾的是穿了34年的軍裝。
5月13日,王忠心最后一次在戰斗號位上操作。 新華社發(劉明松 攝)
談打算還沒想好,今年會回休寧老家
入伍34 年,王忠心始終扎根基層、默默奉獻。他當了30 年的班長,始終以“把兵帶好、把班管好”作為職責本分,在當好“兵頭將尾”上傾盡心力,總結“王忠心科學帶兵24 法”,所帶戰士5 人提干,6 人走上旅團領導崗位,11 人考上軍校,45 人成為技術骨干,多人被樹為先進典型,充分發揮了“酵母”作用,贏得基層官兵由衷敬佩。
在離開軍營之際,王忠心寄語年輕士兵:“青春是用來奮斗的,今天不努力,明天你就會被部隊淘汰。部隊是個大熔爐,只要在崗位上踏踏實實地工作,就一定會有所作為?!?/p>
王忠心的弟弟王忠寶曾經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小時候家里很困難,父母都是農民,家里兄弟姐妹四人,王忠心排行老二,他排老三,“哥哥從小就很向往部隊,特別能吃苦,10歲左右就會幫著父母干農活,插秧、收稻子都不在話下?!?/p>
王忠寶說,哥哥當兵后回家少,平時主要通過電話和家人們聯系。以前哥哥大約四五年才能回家一次,后來一年能回來一兩次,還是像以前一樣,在家陪老母親種菜、鋤草。
那么,退休后有哪些打算,會回休寧老家嗎?王忠心說,5 月15 日正式退休,現在還沒想好做什么,“會在云南待一段時間,今年肯定會回去,具體時間沒有定。”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鐘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