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樅陽縣義津鎮菁華村, “楊一萬” — — 一個沉寂多年的名字,最近突然被很多人從記憶深處喚起。楊一萬今年47歲,幼年母親去世,1991年從農村考上淮南礦業學院(現安徽理工大學)。然而尚未畢業,他就輟學了。 “聰明”,是他留給很多人的印象。如今楊家父母已經去世多年,兩個兄弟都在廣西安家,村里人再次聽到楊一萬的消息,是他在深圳成了一名流浪漢。這些年,楊一萬經歷了什么?
志愿者送食物來時,楊一萬還在用手機看電子書。
他愛用手機看電子書
深圳愛心志愿者易雄一直在做幫助流浪人員回家的公益活動。 “去年11月份,我們在深圳一座立交橋垃圾站的房頂看到了一名流浪男子。”易雄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該垃圾站房頂平時不怎么引人注意,需要通過一個梯子才能上去。房頂堆積著很多塑料桶、易拉罐、舊紙殼、裝滿廢品的麻袋以及陳舊破爛的棉被,流浪男子在這里住了很長時間。
起初志愿者們問男子姓名,他不愿意講話。志愿者過幾天就會去看他,并送上水和食物。漸漸地,男子愿意與人溝通了。
“他說話斷斷續續的,感覺性格孤僻、憂郁。”易雄說,男子白天撿廢品換錢,晚上就睡在垃圾站房頂。他沒有固定的食物來源,如果哪天撿不到能換錢的廢品,那就只能餓著,或者撿人們丟棄的食物充饑。
今年3月初,男子告訴志愿者們,他叫楊一萬,今年47歲,是安徽樅陽縣義津鎮菁華村人,并透露了身份證信息。 “我問他為什么不回家,他開始說沒有身份證,不想補辦,后來又說家里沒人了。”易雄又問男子,是否愿意暫時先住在救助站,他們會提供幫助,但是男子沒同意, “因為他不愿意,我們也不能強制。”易雄曾經幫助很多流浪漢回家,這名流浪男子有一個細節讓他印象深刻。 “他有一個手機,是以前好心人送的,手機里沒有卡,但是他有用手機看電子書的習慣。”易雄說,他幾次前去看望這名流浪男子,都發現男子坐在房頂上專注地看電子書,內容大多是文學方面。
因性格原因大學輟學
楊一萬是誰?很多年前這個名字在樅陽縣義津鎮菁華村曾經很響亮。
“菁華村是合并村,以前我不知道這個人。”菁華村黨支部鮑書記說,通過村民了解到,楊一萬很聰明,但是性格內向,不愿意跟人交流, “大家知道他現在的情況感慨太可惜了,如果他不是因為心理或性格上的問題,可能會取得一定成就。”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聯系上了楊一萬的弟弟楊一飛。 “我哥從小性格孤僻,脾氣不是很好,可能也是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楊一飛說,他們兄弟三人,在他們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我和二哥都沒讀過什么書,但是大哥(楊一萬)學習成績好,當年高考考上了淮南礦業學院(現安徽理工大學)。”
“他是家里的驕傲,但是因為性格的原因,他初中時就曾和老師起沖突。”楊一飛說,當時大哥考上大學,在村里是一件引起轟動的事情。但是大哥上大學期間,父親去世了。后來大哥沒有拿到畢業證就輟學了。
楊一飛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和二哥去廣西桂林打工,如今都在當地安了家。父母去世多年,老房子也倒了,老家沒什么人了,他和二哥平時難得回樅陽老家。
“大約9年前,大哥曾經回過樅陽一次。”楊一飛說,大哥告訴他,自己一直在全國各地打工、流浪,過著漂泊的生活, “那年他回來,也和流浪的人差不多,家里人給他補辦了身份證。”
楊一飛告訴記者,后來大哥跟隨他們去了廣西,原本兄弟幾個一起做裝修,但幾個月后,他又走了,“他自己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和其他人很難相處。當時他說要去廣東,我們開始會用QQ聯系,但是他從來不會主動聯系我們。我不知道這些年他在哪里,后來我們就沒聯系了。”
老家正對他展開救助
曾經的大學生,現在淪為流浪漢,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注意到,楊一萬的事情在樅陽引起關注。 “(他)小學和我同學,學習成績名列前茅” “父母去世讓他的性格變得孤僻,外加有兩個弟弟,當時的生活可想而知,他選擇了自暴自棄,逃避現實”……很多人在網上表達對他現狀的嘆息。
“他初中、高中同學都跟我聯系了,大家都想幫助他。”楊一飛說,3月16日他到深圳去看望大哥,想聽聽他的想法, “他現在比較消極,看他是想到廣西還是回老家,大家還是希望他能回來,有困難可以幫助他。”
與此同時,當地政府也準備為他提供救助和幫扶。 “我們在派出所查到了他的戶籍檔案,他以前上大學時戶口遷出去了,后來遷回來了。”樅陽縣義津鎮民政辦主任王衛國說,大家都非常關心楊一萬,準備為他申請最低生活保障。
“今天縣里、鎮里的領導都來了,專門研究救助他的問題。”樅陽縣義津鎮菁華村鮑書記說,他們準備為楊一萬辦理低保和申請廉租房,為他提供救助和生活幫扶。
3月15日下午,易雄和志愿者們再次去看望楊一萬,并給他送了泡面等食物和水, “他還是老樣子,在那看電子書。”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鐘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