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快7 年了,一想到仁和舊村改造的項目,我們還是頭疼,這項目把我們害慘了!”日前,渦陽縣多位知情人士向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爆料稱,從2013 年開始,渦陽縣高公鎮鎮北居委會上馬了仁和舊村改造項目。“這項目的房子,開發商也對外銷售,當時還很火呢。”知情人士說,哪里知道,一些人購買了房子后不久,項目居然爛尾了,直到現在也沒有解決。
爆料:舊村改造爛尾了
2019 年底,爆料人李先生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在2013 年,渦陽縣高公鎮鎮北社居委上馬了仁和舊村改造的項目。“這個項目的地點在鎮北社居委轄區菜元村內,當時是高公鎮一個名叫張士良的人開發的。”李先生回憶說,當時這個項目上馬的時候,就公開售賣項目內的房子。“就像商品房一樣售賣,在當時來說,房價還不算低。”李先生說道,在售賣信息里,很多人看到這個項目有三層的小樓對外出售,于是有了購買的意愿。
舊村改造項目成了這樣子。
“當時這個項目上馬后,建得速度也不慢,很快就建好了‘豐’字形的大道,三層的小樓也沿著大道一棟棟建好了。”李先生說道,誰知這個項目進行了一大半,突然就停工了。
知情人士介紹,本來他們都覺得既然是舊村改造項目,那么停工的時間應該不會太長。哪里知道,這項目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恢復。“有些房子只建了兩堵墻,現在有些墻都倒塌了。”
探訪:到處是“半截”房
日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來到渦陽高公鎮鎮北社居委的菜元村,一片三層樓的建筑沿著筆直的街道而建。記者走進這片樓群,發現很多建筑只搭好鋼筋架籠,砌了兩堵紅磚墻。有些紅磚墻已經發黑倒塌,鋼筋架籠也銹跡斑斑。記者發現很多小樓都是大門禁閉,有的門楣都裂開了。更讓人矚目的是,有些小樓的大門上,被人噴上“此房有爭議”的字樣。
“這個項目的房子有些是屬于回遷的,有些是被當商品房買了,現在買房子的人不但房產證辦不下來,而且這整個項目也爛尾了。”一位居民說道。
在記者采訪中,多位知情人士介紹,當時這個項目上馬的時候,很多施工老板都是自己墊錢的。“什么水電改造等,都是包工頭自己墊錢,結果這個項目弄成這樣。”李先生說道。
說法:這項目是違法的
一個好好的舊村改造項目怎么會變成這樣?記者了解到,2013 年,高公鎮鎮北居委會向高公鎮黨委、政府遞交了“關于鎮北居委會仁和舊村改造”申請報告。同年8 月8 日,高公鎮政府部門進行了答復,同意該申請。舊村改造的負責人是鎮北居委會副書記劉家民,實施人是張士良。該舊村改造項目占用的土地是鎮北居委會和自然村村民的原宅基地,占地面積45417.42 平方米,約68.126畝的土地。
但渦陽縣高公鎮國土所的張姓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項目并沒有在國土部門進行申報,項目是違法的。據悉,2014 年4 月,該項目在動工初期就被渦陽縣國土資源局店集中心所巡查發現,當即就給鎮北居委會下達了《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同時向高公鎮鎮黨委、政府作出了書面報告,對鎮北居委會仁和舊村改造項目進行立案調查;2014 年6 月15 日,渦陽縣國土資源局對高公鎮鎮北居委會下達了相關處罰決定,責令退還非法占用的45417.42 平方米土地;沒收在非法占用的40108.29 平方米土地上新建的3238 平方米建筑物和其他設施;限15 日內拆除在非法占用的5309.13 平方米土地上新建的550 平方米建筑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同時處以高額罰款。
可是,國土部門介紹,由于高公鎮鎮北居委會沒有履行處罰決定的內容,渦陽縣國土資源局于2014 年10 月13 日向渦陽縣人民法院遞交相關材料申請強制執行,當時渦陽縣人民法院沒有受理。
“這事我們已經立案。”高公鎮國土所的張姓負責人介紹,可至今,他們也聯系不到開發項目的張士良。記者從法院部門獲悉,張士良已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