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法院網消息,隨著各類社交軟件的增多,催生了不少交友平臺,很多年輕人熱衷于這樣的交友方式,家住績溪的章某也不例外。原以為一場一見鐘情的網絡情緣,沒想到卻一步步掉入了詐騙陷阱。
現年20歲的男子楊某,自2018年9月開始,將自己的微信性別設置成女性,并自稱“李媛”。一天,“李媛”通過微信“搖一搖”功能添加章某為微信好友,“她”聲稱自己是一名大學畢業生,學金融的,目前經營一家服裝店。通過進一步了解,“李媛”提出要做章某的女朋友,很快,二人在網上確定了“戀愛”關系,在微信中聊的火熱。一時間章某覺得自己找到了真愛,此后,兩人便通過手機訴說衷腸,袒露彼此的愛意。
為隱瞞自己男性的事實,楊某指使當時尚未成年的女朋友李某與章某微信語音、視頻聊天,電話通話。2018年9月5日開始,楊某以戀愛關系為基礎,多次以父親生病、做生意虧錢、出差等需要用錢為由,向章某索要錢款,用于與女友李某的日常開銷。截至2019年7月1日,楊、李共計騙取章某錢款人民幣37659元,其中9115元系李某成年后所騙得。案發后,該款已發還被害人章某。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楊某、李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以“戀愛”為名,騙取他人人民幣37659元,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共同犯罪中,楊某是主犯;李某是從犯,李某實施部分犯罪時尚未成年,依法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案發后,二人主動投案,并退出了全部違法所得。法院一審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楊某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二千元;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十一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作案工具手機一部予以沒收。(肖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