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訊 蒲江是一家生物醫(yī)藥公司的總經(jīng)理,手下有700 多名員工,每天忙得人仰馬翻。可是在閑暇時間里,這位企業(yè)老總卻喜歡寫點小文章。前不久,他更是開始寫起了小說,將故鄉(xiāng)的風土人情訴諸筆尖。在寫了上萬字后,吸引了很多朋友的注意,“很多人留言點贊,還有不少人催更。”日前,蒲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種把筆觸對準故鄉(xiāng)的寫作激活了他關于家園的記憶寶藏,他還會堅持寫下去,為故鄉(xiāng)的風土人情留存一份記錄。
出身貧寒:鄉(xiāng)下生活是他生命的底色
說起前20 年的生活,蒲江一直認為焦苦的鄉(xiāng)下生活構成了他生命的底色。
蒲江出生于甘肅省永登縣一個小山村,“現(xiàn)在回想起來小時候在故鄉(xiāng)的生活,只有一個詞可以形容,那就是‘焦苦’。”由于當?shù)貒乐厝彼谒r候,生活用水都是趕著驢子從七八公里外的水渠拉過來。家家戶戶都有儲水的水窖,拉回來的水,就存放在水窖里,大概可供一家人用一個星期。
由于水來之不易,當?shù)卮迕窆?jié)約用水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每天早上洗臉,一盆水先長輩洗,然后晚輩洗,最后剩下的水還是舍不得倒掉,要喂豬或者澆菜,這一盆水才算是完成使命。村子里村民就守著幾畝薄地過活,由于缺水灌溉,莊稼稀稀拉拉,日子非常艱苦。
這樣一段苦日子,在蒲江的心底留下了很深的印象。2008 年,蒲江來到合肥后,為這里豐沛的雨水而激動。也因為這段經(jīng)歷,蒲江把自己正在創(chuàng)作的小說命名為《莊浪河邊》。
耳濡目染: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植根心底
蒲江喜歡“擺弄”文字和父親有著很大的關系。因為學養(yǎng)深厚,父親在當?shù)厮闶莻€德高望重的名人。當年,父親讀高中時,成績非常優(yōu)秀,但由于特殊原因沒能進入大學,后來就在當?shù)爻闪艘幻虝壬8?/span>親先后在當?shù)氐母咧小⒊踔小⑿W,甚至是學前班帶過課。因此,蒲江在說到父親時戲稱,父親執(zhí)教的學校從高中到學前班,連降數(shù)級、一降再降,直到學前班再也沒有了下降空間。
蒲江覺得,父親盡管沒有能進入大學深造,但他的文化知識和學養(yǎng)卻最大化地回饋給了當?shù)亍.數(shù)厝l(xiāng)五里,誰家有個紅白喜事,都會邀請父親到場。如果是結婚的喜事,父親一般會被邀請為新人當證婚人;如果是家有老人去世,父親會被邀請寫悼念祭文。蒲江說,父親小時候上的是私塾,寫毛筆字很有功底。每到快過年時,家里每天都是前來求春聯(lián)的村民。蒲江剛開始幫著理紙磨墨,后來也幫著父親寫。
在儒雅的父親身邊長大成人,蒲江也受到了熏陶,對文字很有興趣。蒲江說,可能是歲數(shù)到了,最近兩年他開始喜歡回憶。有時候,他就想著把它們變成文字。經(jīng)常在出差的飛機、高鐵上,蒲江靈感來了,就在手機上開始敲敲打打。永登縣,古稱平番——有一條莊浪河穿境而過。蒲江就以《莊浪河邊》為題,開始書寫故鄉(xiāng)記事。這些故事里的人物,都有原型。隨同這些小說復原的,還有一些關于故鄉(xiāng)風土人情的鄉(xiāng)土技藝。
繼續(xù)書寫:為故鄉(xiāng)生活留下文字樣本
前不久,蒲江面試了一名求職者,在問了一些專業(yè)性的問題后,蒲江問了這名求職者一個問題,平時閑暇時都喜歡干啥?對方說:“喜歡旅游。”蒲江繼續(xù)問:“最近去過什么地方?”對方說:“桂林。”蒲江繼續(xù)問:“都玩了哪些好玩的地方?”只見對方撓了撓頭,半天沒說話。蒲江說:“桂林有那么多經(jīng)典景區(qū),象鼻山、漓江……這些課本上都學過的,去玩了一趟都不能說個一二三嗎?你這不叫旅游,只是出去散散心。”這個求職者估計做夢也沒想到,公司的老總居然會關心他閑暇中的生活。蒲江認為,一個人經(jīng)歷過生活的風風雨雨,總要留下一些東西,為生活留痕。
蒲江在小說中寫到了眉戶戲《張連賣布》,這個地方小戲選取了一對農村夫婦的日常生活場景,通過一男一女對唱,唱詞中充滿了插科打諢詼諧幽默。蒲江說,他當年聽這些戲的時候才不過十幾歲,現(xiàn)在30 年過去了,那些大段大段的唱詞,他仍能一句句記得分毫不差。以前過年的時候,鬧社火、扭秧歌、太平鼓、唱大戲、秦腔、眉戶戲,忙了一年的老百姓用自己的方式慶祝新年。可是,近年來這些傳統(tǒng)漸漸式微。“現(xiàn)在過年的時候,都聚在一起打牌吹牛。”這些近年來很難看到的場景,蒲江都想用筆記下它們。在朋友圈發(fā)出來之后,沒想到很受歡迎。“很多人點贊,一些朋友和同學還專門聯(lián)系我催更。”
蒲江表示,在書寫的時候,故鄉(xiāng)的生活場景如電影一樣一幀一幀都在腦海里復活了。未來,他還有很多東西需要通過文字來表達,他會寫下去,為故鄉(xiāng)的生活留下文字樣本……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記者 趙明玉(受訪者供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