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安徽省西部、大別山腹地,有這樣一個地方,在小小的一方田地中種出了高檔大米,飛出了山里,飛進了千家萬戶的餐桌,原本貧困的小山村,一舉摘下了“貧困帽”,搖身一變成了省級綠色生態特色示范村,方田梯坡,環境優美。9月22日,網聚美好安徽 ·決戰脫貧攻堅大型媒體采訪團來到六安江家店鎮華祖村,探尋昔日落后小山村脫貧致富的秘密。
說起華祖村的脫變,就不得不提六安唯一一家大農業綜合體全程服務“國家級示范社”——永裕農村水利專業合作社。2012年,永裕農村水利專業合作社成立,為安徽省首家以水為媒、以服務“三農”為目標的農村水利專業化組織。合作社成立后,攜手華祖村黨支部,以現代農業生產需求為導向,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產業發展。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我剛回來的時候,這里連一條路都沒有。”合作社理事長劉永發告訴記者,因為受到建設家鄉的號召,一直在外拼搏的他帶著1000多萬元資金毅然回鄉創業。在劉永發的帶領下,合作社利用當地水源優勢修通道路、種植果木、改造傳統田地,一口氣干了很多事情。
“為了改良土壤,我們讓土地休耕兩年,等合格后再種植糧食。”2014年,合作社牽頭投資數百萬元建設了全國第一塊350畝示范“國標田”,全部采取信息化和自動化技術,逐步建成了集糧食種植、烘干、倉儲、加工、銷售為一體的智慧農業基地。經過自動烘干、智能儲藏、精細加工生產出來的“粒香潤”大米通過國家綠色認證,銷售價達16元每公斤,畝產收入1萬元以上,遠遠超過傳統農業收益。“合作社從每斤大米的銷售額中拿出1元錢成立‘太平永裕禾葉香慈善救助基金’,救助特困戶和邊緣戶,2019年幫扶貧困戶93戶,2020年春節期間濟困37戶。”
2018年,合作社在原有智慧農業基地1000畝的基礎上,在裕安區固鎮鎮汲河村打造“太平永裕稻蝦共作產業扶貧示范基地”2000畝。基地規模擴大了,需要的人手也越來越多,“我們通過‘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扶持特色產業,帶動汲河村96戶貧困戶實行稻蝦共作,促進勞動就業169人,平均每戶年收入凈增30%。”在劉永發看來,“扶貧不是把錢給他們,而是讓他們通過自己的雙手掙錢,這樣才能真正脫貧。”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韓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