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宣城兩座古橋異地重建后成了地上橋,雖然還是用原有的構件重建,但有市民認為,異地重建后的古橋看起來有點陌生。
2019 年1 月,宣城市公共資源交易公共服務平臺發布《桃源橋、別士橋古橋遷移重建施工總承包項目工程發包公告》,確定兩座古橋將被異地重建,引發關注,本報曾經進行報道(詳細請點擊)。
一年多過去了,別士橋和桃源橋異地重建進展如何?9 月16 日,在宣城市區澄江北路與雙塔路交叉口附近,一處還在建設的仿古建筑群旁的小廣場上,記者看到了遷移至此的別士橋。原本位于地下的古橋,現在成了一處地上橋。由于沒有引橋,參觀者不能走上橋面。有市民表示,這樣的別士橋看起來像個“石墩”。雖然遷移至此的別士橋下沒有河,但橋下建了一個小水池,橋頭建有石碑。異地重建的桃源橋與別士橋隔著一棟正在建設的仿古樓,橋下也建有水池,橋頭有石碑。不同的是,桃源橋兩頭都有引橋,參觀者可以通過臺階走上橋面。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9 月16 日從投資移建別士橋和桃源橋工程的宣城市北門棚戶區改造辦公室了解到,兩座古橋都是用原有的橋體和構件遷移重建,在原址時兩座橋體都已經沒有引橋部分,后來經與文物部門商議,桃源橋新增了引橋部分,別士橋還是保持了原貌。
一些市民反映,異地重建后的古橋沒有了原來的味道。研究宣城古文化的奚本金老人則告訴記者,遷移后的古橋看起來“有點不倫不類的”,另外奚本金還建議,雖然古橋已經遷移,但相關部門還應該在原址立碑,讓人們記住古橋原來的“家”。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曹慶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