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家門口上班,每年有三四萬的收入,孩子還能在車間里上‘輔導班’,既能工作,又能照看孩子,真的太幸福了!”鳳陽縣劉府鼎耀扶貧車間內,一名縫紉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開心地表示。她的身邊,是剛在“輔導班”上完課的孩子,此刻正乖乖地待著,等著即將下班的媽媽。
回鄉創業,為員工子女辦“輔導班”
劉府鼎耀扶貧車間由劉府鎮郭巷村村民郭其志于2018 年3 月創辦。2008 年起,郭其志先后在浙江嘉興和平湖務工,“我在浙江做了很多年服裝生意,剛出去上班那年村里樓房都很少。”由于工作勤奮、勤于思考又善于管理,浙江企業老總十分信任郭其志。一次機會,郭其志了解到鳳陽的招商引資政策,便與浙江平湖一名老總合作在劉府鎮創立“劉府鎮鼎耀服飾有限公司”。
扶貧車間投資近200 萬元,規模3000 平方米,主要做出口訂單和服裝加工,年產值達2000 萬元。“扶貧車間現有固定員工114 人,包括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38 人,月工資在2000~3000 元。”郭其志向記者介紹道。
在生產車間,記者看到絕大部分員工都是女性,快要到下班時間,有幾位小朋友正安靜地坐在媽媽身邊玩玩具,等著和媽媽一起回家。“我們的員工大部分是周邊居民,她們的孩子剛剛在樓下‘輔導班’上完課,待會一起回家。”
車間里辦了個“輔導班”?郭其志說,當初他離家務工多年,十分理解孩子需要父母陪在身邊,因此兩年前回鄉創業時,他特意在車間建好后,開辟了單獨的區域,聘請了幾名輔導老師,“‘輔導班’在樓下,孩子們學習不會有影響。”郭其志說,在車間上班的基本都是女性員工,都有小孩要照顧,“我們分年級為孩子們請了六名輔導老師,再加一名英語老師,一共是七位。”
有了這個“輔導班”,車間里員工上班干勁更足了,“中午和晚上孩子放學后,員工可以把他們接過來,在這里吃完飯,再由老師輔導功課,這樣解決了員工們的后顧之憂,能夠更安心地工作,孩子由老師照看,也不會耽誤學習。”
產業扶貧,讓殘疾人“家門口就業”
劉府鼎耀扶貧車間不僅讓員工在工作和家庭之間找到了平衡,也給殘疾人帶來福音,讓他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的愿望。袁小六是府城鎮四灣村的居民,自小患有小兒麻痹癥,生活多有不便,找工作也屢屢碰壁。以前,袁小六都是在外地務工,每個月的工資付完房租水電和生活開銷后,往往所剩無幾,“不夠養活老婆孩子。”
2018 年,聽說家鄉辦了扶貧車間,袁小六辭去了外地的工作,來車間上班。剛來時,袁小六是一名縫紉工,由于工作努力上進,且是為數不多的男員工,公司專門給他培訓,“轉崗”成了一名機修工。“現在在家門口上班,生活費和住宿費都省了,一年也能存下不少錢,很滿意!”對于這份工作,袁小六贊不絕口,“在這里上班,一個月有2000多塊錢的收入,和外面工資差不多,但生活質量好了太多!”
郭其志說,扶貧車間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這個車間是我們租的,現在我們在園區申請了十幾畝地,即將開工建設新廠房,以后還會繼續擴大規模,吸納更多員工,為家鄉人民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韓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