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年出口銷售量達4000 萬雙的棉襪生產企業,受疫情影響,銷量下跌。企業努力破解困局,從生產棉襪,跨界轉型升級投資機器人生產線。企業所在的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雇員聯系企業活動,聯系100 多家企業,幫助企業解決困難。
9 月7 日上午,在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安徽倍發來服飾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棉襪生產線上忙碌著。這里生產的棉襪產品全部出口到俄羅斯、波蘭等國家。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倍發來服飾的銷售量驟減。面對困難,企業努力破局。在棉襪車間隔壁的廠房里,記者看到了一番不一樣的景象——小隔間里整齊排列的機器人正揮動著機器臂。總經理王安麗告訴記者,這些具備搬運、焊接等功能的機器人正在進行調試。原來,今年3 月,已籌備多時的,由倍發來集團投資的安徽歡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機器人生產線正式開始生產。從生產棉襪到生產機器人,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邁出了很大的一步。“我們當時想升級棉襪生產線,到處尋找機器人,后來發現我們也可以自己投資生產機器人。”王安麗介紹,公司與高校展開了密切合作,從3 月投產至今,機器人產品銷售額已超過了2000萬元。
政府的支持,也為企業復工復產增強了信心。為助力企業度過“疫后”發展瓶頸,提振發展信心,宣城經開區開展雇員聯系企業活動,安排工作人員聯系企業,重點對102 家規上和30 家擬升規企業開展大走訪和困難摸排。記者昨天從宣城經開區管委會了解到,在雇員聯系企業活動中,截至目前共收集解決問題109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曹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