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一覺醒來,自己手機、銀行卡里的數萬元錢不翼而飛,還在半夜收到大量的驗證碼、轉款消費等信息,怎么回事?當心是“嗅探”在盜刷!近日,滁州市南譙區人民法院宣判一起利用短信“嗅探”設備盜刷銀行卡的案件,被告人張某、王某、李某犯盜竊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八個月至三年不等,均并處罰金六萬元。
2018年,張某在某貼吧論壇上接觸到“嗅探”的相關技術知識,并成功從他人處購買“嗅探”設備、學習使用如何竊取他人手機信息教程。后張某又在貼吧上結識到名為乘風(王某)和蘋果(李某)的兩名網友。三人結伙利用各自“技能”分工分成、互相幫助,盜取他人財物。
首先由張某利用“嗅探”設備截獲被害人的手機短信息,通過手機短信息中的網址鏈接或者交費信息獲取到被害人的手機號碼,直接用手機號+驗證碼的手機話費支付方式進行游戲點券充值,或者在某銀行APP、某支付APP上驗證該手機號用戶是否在該平臺注冊,并根據注冊情況,再將手機號碼提供給王某。
王某曾在網絡上獲取了掌握某銀行APP的“算法腳本”(軟件插件),此腳本可利用已知的“客戶姓名+手機卡號”計算關聯銀行數據庫的客戶信息,最終通過“撞庫”得出客戶的銀行卡號。王某利用該APP上存在的技術漏洞和缺陷,獲取到該手機號碼綁定的銀行卡,再利用某旅行APP獲取該銀行卡號對應的姓名、身份證號碼等信息,利用以上信息和短信驗證碼盜刷銀行卡的資金或者反饋給張某。
張某再將上述信息提供給有穩定渠道套錢的李某,由李某通過博彩網站“銀行卡號+手機號+短信驗證碼”的快捷支付方式,將被害人某銀行賬戶內現金沖入其博彩網站賬戶提現。
2019年7月間,三人按此方式,選擇趁他人熟睡時間,作案兩起,共竊得被害人財物85810.99元。
滁州市南譙區法院一審認為:被告人張某、王某、李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結伙秘密竊取他人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盜竊罪,且系共同犯罪,依法應予懲處。被告人李某曾因故意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在五年內故意再犯,系累犯。被告人張某、王某、李某歸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均愿意接受處罰,被告人張某、王某積極退贓,綜合上述案情,法院遂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法官提醒:廣大民眾平時要做好手機號、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支付平臺賬號等敏感的私人信息保護。睡覺前要關機或者設置飛行模式關閉手機移動信號,只連接WiFi,這樣能提高被“嗅探”的難度。如果半夜收到奇怪的驗證碼短信發現銀行卡被盜刷,要快速凍結銀行卡,保留短信內容并報警。
王中杰 姜艷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慶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