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他1931 年離開家鄉四川,先后參加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大別山大界嶺和小界嶺等戰役,抗戰后落戶安徽阜陽生活,雖然娶妻成家,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尋找自己的家鄉和親人。2015 年6 月,在社會各界幫助下,時年103 歲的他終于實現了回鄉探望的夢想。老人曲折的經歷和感人的尋親故事,曾在2015 年9 月被中央電視臺以《我的大堰溝》為題作了專題報道。8 月26 日,鄭天付老人帶著未能再次回鄉的遺憾離世,享年108歲。
老人一生最愛吃紅燒肉
他叫鄭天付,1913年2月3日,出生在四川南充縣青平鄉(現南充市順慶區李家鎮)大堰溝村。抗戰勝利后,鄭天付定居安徽阜陽,并在這里結婚成家。從那時算起,他已經在這里生活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為了掙錢養家,他年輕時做過殺豬賣肉生意。別的殺豬戶都會找幾個人當幫手,可對于當兵打過仗的他來說,渾身有著使不完的力,再加上他說話時家鄉口音特別重,在這里和別人交流溝通起來不是太方便,所以經常是一個人就把殺豬的活干完。
可能是在那些年打仗的時候給餓怕了,他做殺豬生意后,胃口特別好。自己家殺豬賣,肯定是少不了肉吃的,按說半年下來,就應該吃膩了。可是他一直都吃不夠,一天不吃豬肉就饞得慌。在所有的吃法中,他最喜歡的是紅燒。
一口濃重方言常鬧笑話
據了解,老人沒有兒子,在幾個女兒出嫁離家后,他便住進了當地的敬老院。幾十年來,老人始終說著一口濃重的四川話,周圍的人因聽不懂他說的家鄉話,經常會鬧出一些笑話,甚至還因此耽誤了辦正事。
2015年,老人回鄉團聚時的情景。資料圖片
老人的女婿說,老人不識字,最初找別人代寫家書寄往四川南充老家時,就因為別人聽不懂他說的四川話,結果不是把家鄉的地址寫錯了,就是把收件人的名字寫錯,導致寄出的家書被一封封退回來。后來,他住進敬老院后,還經常念叨著想在有生之年回到家鄉見一見自己的親人。
2015 年,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闊別家鄉84 年的鄭天付第一次回到故鄉大堰溝村。當地村民用前所未有的最高禮遇迎接這位百歲老人回家,十里八村的老鄉也都趕來看望。到老家后,他見到了妹妹鄭玉芳……當妹妹知道他喜歡吃紅燒肉,還特意請來廚師給燒了一份。在吃團圓飯的時候,年近9 旬的妹妹夾了一塊紅燒肉遞到他的嘴里,當時,鄭天付老人被感動得落淚。他說,他感到這塊紅燒肉吃得無比幸福、難忘。
在隨后的兩天里,他見到了自己兒時的伙伴,看了當年挑水的水井和居住過的古宅。在墳前燒香祭拜父母時,流著淚說:“爹、娘,我回來晚了……”此景,讓現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老人曲折的經歷和感人的尋親故事,還曾在2015年9月被中央電視臺12頻道以《我的大堰溝》為題作了專題報道。
一直念叨“還想回南充”
鄭天付老人從南充回到阜陽后,一直念叨“只要有機會,還想回南充”。他生前曾對前來看望他的志愿者說,他會經常做夢,夢到妹妹喂他紅燒肉的場景。
去年春節期間,鄭天付老人不慎摔倒,造成手和背部受傷,導致一段時間不能像以前一樣正常行走。在那些天里,他每天只好坐在門口,和別人分享著自己前幾年回鄉時那激動人心的場景和幸福美好的團聚時光。
到了今年春節,鄭天付老人出現了間歇性昏迷,飯量也大不如前。但是,當有人問他“還想不想回四川老家?”時,老人會猛地精神起來,并清楚地回答:“想唉!咋不想呢!”得知鄭天付老人特別想再回四川南充,南充的志愿者曾在去年籌劃,等到老人108 歲生日來阜陽看望他,結果因疫情未能成行。
2020年7月19日,記者見到住在敬老院的鄭天付老人。“現在身體如何?能吃多少飯?”只要記者聲音大一些,老人還能正常和人對話,意識清晰。8 月26 日上午,鄭天付老人帶著未能再次回鄉的遺憾離世,享年108歲。
韓振 趙可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王振宇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