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8 月17 日,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老大橋(又名鎮海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水毀構件打撈工作進入第6 天。在打撈現場,經黃山市徽州古建研究人員研究分析,發現了明代修建該橋的實物——明代鎮海橋欄桿及望柱石。目前,屯溪老大橋的石料構件打撈出水速度明顯加快,已有不少石料構件被打撈上岸。
昨天,工人在打撈水毀古橋構件。
此次打撈出水的望柱石構件,先是8 月15 日在第一個橋墩區域被發現,之后在其他橋墩的構件區域內也被發現。其中不僅有單純的望柱石,也有望柱石形制的橋欄桿,都是明代形制的橋梁構件。黃山市徽州古建研究人員姚順淶先生稱,經比對明代黃山市《隆阜村居之圖》圖譜資料,打撈出來的望柱石是明代始建老大橋欄桿構件,屬于標準件,而且該望柱石在以前的鎮海橋兩側欄桿上很多。后來屯溪老大橋在清代經過重建,欄桿形制有所變動,這些望柱石不知去了哪里。這些望柱石構件的發現,對屯溪老大橋的明代橋梁記錄起到了實物驗證作用,非常珍貴。
明代形制的望柱石。
此外,在第一個橋墩打撈出來的構件中,發現了1990 年屯溪區官方維修老大橋時的石刻,內容為“規劃室設計”,據推斷該石刻應有斷裂并非全文。這也是1990 年黃山市官方與百姓維修老大橋的實物。據了解,1990 年維修時,曾對第一個橋墩進行了修繕加固。
連日來,施工企業不斷增加打撈機械力量,8 月17 日,打撈與存放地兩個現場共投入大小挖機及推土機等14 臺,以及構件石料運輸車10 輛,當天打撈石料構件共計270 立方米。因為機械投入增加,施工中對橋墩填充石等小構件可以快速抓取,打撈進度也明顯加快,多個橋墩附近的條石、欄桿石、橋面青石板等珍貴石料構件紛紛被打撈上岸。同時,現場還安裝了排水管,對打撈現場進行排水,以方便打撈。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吳永泉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