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今年7 月,淮河汛情形勢嚴峻,王家壩開閘蓄洪,阜南一些鄉鎮作出巨大犧牲,但是當地人在洪災面前沒有退卻,他們選擇樂觀、堅強面對。王家壩精神鼓舞著當地人不畏艱難,不斷奮斗,就如很多今年參加高考的學子,家里經濟狀況雖然不是很好,孜孜求學路十分坎坷,但仍然選擇堅持,希望通過奮斗來改變命運。8 月6 日,安徽日報志愿服務總隊新安晚報“新安幫幫團”志愿服務分隊趕赴阜南縣,為當地的勵志學子送上一縷陽光,讓他們未來的求學之路更加光明,更有力量。
助學直通車來到阜南
繼歙縣中學和廬江中學后,大皖·陽光助學直通車將第三站定在了阜南一中。8 月6 日,大皖陽光助學直通車再出發,目的地是阜南。
“新安幫幫團”志愿服務分隊記者與寒門學子們互加好友。
當天一大早,安徽日報志愿服務總隊新安晚報“新安幫幫團”志愿服務分隊從合肥出發,驅車近3 小時趕到阜南縣第一中學。
記者了解到,今年高考,阜南一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考生一本達線率接近60%,其中有很多高分考生來自農村,家庭經濟狀況不是特別好。當日在阜南走訪時,記者了解到,淮河汛情已經緩解,濛洼等蓄洪區的洪水已經漸漸退去,當地村民開始返回家園,災后重建正在有序進行。在阜南一中的校園中,可以看到很多青春的身影,學生們三五成群地來到學校,辦理畢業手續,向老師同學道別。
“學霸”講述高分背后
8 月6 日下午2 點半,由阜南一中推薦的8 名學子陸續從家里趕到學校,“新安幫幫團”志愿服務分隊記者們聽他們講述了自己的求學經歷,感受了他們追求夢想的向上力量。
這些學子的高考成績全部達到本科線以上,理科生張宇考分甚至達到689 分。他們來自阜南縣各鄉鎮,其中有幾人來自郜臺鄉等淮河濛洼蓄洪區。孩子們臉上布滿陽光,內心充滿對大學的渴望,面對“新安幫幫團”志愿服務分隊的記者,他們侃侃而談,談自己的理想,談未來的打算……
其實優異成績的背后,往往有很多外人所不知道的艱難。這群優秀的孩子中,有的從小就與父母分開,和爺爺奶奶一起留守老家;有的來自單親家庭,從小就缺少母愛;有的家有病人,生活十分拮據。尤其是在今年的淮河汛情中,有些考生家的農田還被淹了。
“洪水無情,但是有很多人關心著我們這里,讓我們感到了溫暖。”家住阜南洪河橋鎮的學子丁慶宇說,看到社會上各種救援力量馳援阜南,為鄉親們送來米面等生活用品,幫助大家一起渡過難關,他們覺得生活有了希望。
學子故事
樹立目標,為之奮斗
姓名:張宇 成績:689分(理科)
平時表現安安靜靜的張宇在今年高考中,考出了689 分的好成績,是阜南一中最高分。不過面對這個分數,他自己比他人要平靜得多。
張宇告訴記者,他從初中升入高中后,就給自己定下了明確的目標并為之奮斗,面對困難,披荊斬棘。平時除了學習課本知識,還通過閱讀課外書籍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在學校期間,張宇曾參與多次培訓,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不僅屢屢在校內考試中拿高分,還在一些全國性的競賽中斬獲榮譽。據介紹,張宇曾榮獲全國奧林匹克競賽化學二等獎、數學一等獎,在外研社英語演講比賽中獲三等獎……
張宇有個姐姐,學習也很優秀,目前正在念研究生。“我們家有兩個孩子在上學,開銷比較大,平時我能省就省,像上學時要用的一些工具書,我就用姐姐留下來的,不用花錢買新的。”張宇說,鄰居們知道他今年高考成績不錯,就說付費請他去給小孩作輔導,“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掙些錢,開學可以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
付出汗水,收獲回報
姓名:付祥春 成績:553分(理科)
付祥春來自阜南縣王化鎮小莊鄉,他告訴記者,今年高考結束后,他本來想與親戚一道去外地打工賺些錢,但因為今年高考延期,留給自己打工的時間太少,便留在了家里。不過他在家里也沒閑著,除了幫家里做家務,付祥春還和母親一起到當地的扶貧車間幫忙。“其實太專業的我也不會,我去了就是給媽媽打打下手。”付祥春笑著說,這樣用汗水換來的勞動果實,也讓他覺得很有價值。
付祥春告訴記者,爸爸媽媽從他小時候起就在外地打工,沒有他們在身邊督促,他剛上高中時很不自律,成績也一度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進入高三后,付祥春的媽媽選擇留在家里陪他備考,他的思想這才發生轉變。“數學是我的短板,從那以后,每天晚上刷一套數學卷。”付祥春說,“今年高考數學考了106 分,盡管不是很多,但我知道,如果自己最后不努力一把,可能連90 分都上不了。”
感謝你們,善良的人
姓名:張開強 成績:635分(理科)
張開強家住阜南縣郜臺鄉段臺村,提及今年的高考成績,他表示,對父母、對老師、對社會,自己算是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我算是個不幸的孩子,但又是一個幸運的孩子。”張開強說,在11 歲那年,他的母親離他而去。而在那之前,母親因為生病治療,幾乎花光了家里的積蓄。“這些年,家里日子過得比較艱難,都是爸爸一人在默默支撐著,有一次偶然間看到他在角落里默默流淚,我的心好疼,但是感覺自己也做不了什么。”張開強說,從那時起,自己就決定要好好學習,以后考取一所大學,給爸爸一個交代,“好在今年考得還不錯,分數出來后,爸爸很是高興,我也算如愿了吧”。
張開強是個懂得感恩的孩子,他告訴記者,在他這些年的成長、求學之路上,遇到很多善良的人,“老師、同學、社會愛心人士,他們用無私的愛,為我點亮了人生,激勵著我一路向前,我要感謝他們”。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王吉祥 張洪金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