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安徽醫科大獲悉,近日,由第三方大數據對近三年來全球類風濕關節炎研究領域發表論文的宏觀分析顯示,該校類風濕關節炎研究躋身全球前列。
分析數據顯示,中國發表的類風濕關節炎論文數量僅次于美國,居第二位,日本、荷蘭、意大利和法國分列第三到六位;從學術機構看,荷蘭Leiden 大學醫學中心排名第一、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中國安徽醫科大學分列第二、三名,此外國內還有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國醫科大學和中南大學等機構上榜。按照影響力展示學者排名,安醫大魏偉教授帶領的團隊近三年在該領域發表的論文數名列前茅,屬于國際上活躍的中國學者之一。
記者了解到,安徽醫科大學是國內從事抗炎免疫藥理學的創始單位和重要研究單位之一,在類風濕關節炎等炎癥免疫相關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該校臨床藥理研究所、抗炎免疫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長期堅守研究特色,致力于類風濕關節炎等炎癥免疫相關疾病的病理機制和治療藥物作用及機制研究,創制了我國第一個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抗炎免疫調節藥——白芍總苷及其膠囊,產生了重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尤其近年來,該校深入探索了類風濕關節炎炎癥免疫細胞信號轉導及網絡調控機制,發現了多個新的藥物靶點,提出了“炎癥免疫反應軟調節”的學術新觀點,創制了新型候選藥物,產生了明顯的學術影響,成為了在國際國內該領域的重要研究基地和人才培養中心。魏偉教授介紹,適度的炎癥免疫反應保護機體,過度反應導致多種疾病。目前臨床使用的許多藥物過度抑制人體正常生理狀態下的炎癥免疫反應,導致多種嚴重不良反應,如惡性感染和誘發腫瘤等。因此在研發新藥和臨床合理用藥時需要注意療效與不良反應的權衡,使藥物在發揮治療作用的同時盡量減少對炎癥免疫反應的過度抑制,保持其生理功能,減少不良反應。目前,“炎癥免疫反應軟調節”這一觀點已寫入人民衛生出版社和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科書。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