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大學微信號消息:如何選擇學校?如何填報專業?剛結束高考的你一定想知道怎樣報考安徽大學。你想知道的,我們都為你解答:
Q1·
今年招生有哪些新變化?
1、2020年增加100名本科招生計劃,共招收本科生5900名。專科停止招生。
2、安徽大學2020年提高藝術類專業高考文化課成績:
(1)報考戲劇影視導演、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專業的考生,高考文化課成績須達到生源所在省份普通本科第一批次同科類錄取控制分數線(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考生須達到本科線的110%;山東省考生須達到山東省劃定的第一段控制線的110%;浙江省考生須達到浙江省劃定的第一段控制線);
(2)報考繪畫、音樂表演(聲樂)、音樂表演(器樂,只招收鋼琴、薩克斯、手風琴方向)專業的考生,高考文化課成績須達到生源所在省份普通本科第二批次同科類錄取控制分數線(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考生須達到普通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山東省考生須達到山東省劃定的第一段控制線,浙江省考生須達到浙江省劃定的第二段控制線)。
3、新增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安徽大學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合作舉辦“安徽大學紐約石溪學院”,該學院是安徽省獲批的首個本科層次非獨立法人性質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開設應用物理學、應用統計學、數字媒體技術3個專業。
Q2·
實行大類招生后將如何分流?
學校遵循人才成長規律,2020年繼續實行大類和專業相結合的招生模式。其中,按大類招生的學生,一學年以后根據各大類培養要求在招生錄取的類別內進行分流。學生可結合自己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申請分流專業;學院根據辦學條件和學生學習能力對學生的申請進行審核、分流;學生應根據分流后對應專業的培養方案,修完規定的全部課程并達到要求,即可從該專業畢業。
推進“233N”本科人才分層分類培養模式改革,即全面實施“兩個貫穿”(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三基并重”(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三段培養”(通識教育-學科基礎教育-專業教育的三階段人才培養體系)、“多種類型”(基礎學科專業拔尖人才、應用學科專業創新型研究人才、應用型卓越人才、復合型人才和創業型人才等)的培養模式改革。
實施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產教融合、校企聯合的人才培養機制,根據企業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定位各專業培養目標、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突出實踐能力、創新創業教育及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按照分層分類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基礎學科拔尖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培育“具有深厚人文底蘊、扎實專業知識、強烈創新意識、寬廣國際視野、從事基礎學科科學研究的拔尖人才。實施“創新型研究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培養能夠進入國內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機構繼續深造,具有國際視野和持久競爭力的創新型研究人才和行業領軍人才。實施“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培養“一流工程型、創新性、國際化高水平互聯網 ”高素質應用型“新工科”人才改成 培養“一流創新性、國際化高水平、互聯網 ”高素質應用型“新工科”、“新文科”人才和具有創新能力的各行業高級專門人才。實施“高素質復合型和創業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培養適應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Q3·
填報安徽大學志愿應注意哪些問題?
首先,在充分了解我校《招生章程》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特長、志向、高考成績、身體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大類或專業;其次,我校大類或專業分檔按“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方式進行,不宜全填報“熱門”大類或專業,大類或專業之間應有合理的“梯度”;第三,為增加被錄取的幾率并降低平行志愿退檔、滑檔風險,建議考生選擇服從調劑。
Q4·
對新生盡快適應大學學習和生活有何舉措?
我校針對大一新生全面實施"大學生啟航工程"。即在新生入學一年時間內,通過開展校情教育、安全教育、磬苑講壇、資助宣講、心理導航、導生工作、社團活動、迎新活動、主題班會等,實施新生適應教育活動,使之熟悉校紀校規,了解大學生活方式和學習特點,做好心理調適,增強基本素質,盡快適應大學環境。
通過開設《專業導論》課程、舉辦專業教育專題、開展體驗性實踐教學、舉辦科技文化競賽等,實施新生專業入門教育,使之初步確立修業目標,了解學科與專業內涵、師資情況、課程體系和教學進程,掌握專業學習方法,培養自主學習與研究能力,增強學科專業基本知識。
通過新生入學導航、教育資源利用及職業生涯規劃培訓等,實施新生自主學習教育,使之能夠了解大學教育教學制度,掌握各種學習資源使用方法,提升學習能力;科學規劃學習進程和職業生涯,增強修業與成才的基本技能。
Q5·
如果被安徽大學錄取,進校以后是否有機會轉專業或輔修第二專業?
學校繼續執行本科生全校范圍調整主修專業政策,2020年考入我校的各大類、專業的本科學生(除相關文件規定不允許轉專業的學生外),在學校規定的時間,根據公布的轉專業方案及各專業接收計劃數,結合學習興趣、將來發展意向和個人能力,通過個人申請和接收院系考核,符合條件的學生可以調整到其他專業學習(同一大類招生的學生在分流時充分考慮學生意愿,結合學院的辦學條件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專業分流)。
為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復合型人才、增強社會適應性,我校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輔修專業。在大二第一學期結束后已修滿60學分且平均學分績點在2.5及以上的學生,可申請輔修第二專業。學生輔修專業課程滿25學分,學校頒發輔修專業證書;修滿輔修課程50學分及以上(含畢業論文學分),屬于跨學科輔修的,可申請授予輔修學士學位。近三年我校輔修第二專業的學生,取得輔修學士學位率平均達75%。
Q6·
人才培養方面有哪些重點舉措?
1.學分制:我校推行以選課制、導師制和彈性學制為特征的學分制,允許學生在3~6年內自主選擇修業年限和申請輔修第二專業。
2.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我校實施工科和應用學科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設立了多個卓越人才培養基地,與部門行業聯合制訂人才培養標準,培養實踐動手能力強、具有創新意識和國際競爭力、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人才。
安徽大學和合肥市人民政府于2016年開始共同建設互聯網學院。學院立足合肥市、安徽省重點行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需求,以培養一流工程型、創新性、國際化的“新工科”人才為辦學宗旨,注重學科交叉融合,培養適應“互聯網+”國家戰略發展需要、與合肥產業發展需求高度契合的高層次跨界融合人才和創新型應用人才。
3.試驗班:我校于2011年成立了“安徽大學文典學院”,實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試點工作。學院按照“強化基礎、淡化專業”和“起點高、基礎厚、能力強、努力培養創造欲”的指導思想,對學生在文、理兩大類平臺上進行通識和基礎培養。根據學生興趣特長,學院為每個學生配備學業導師,在深度和廣度上,指導學生提升對學科專業情況、個人學業規劃和發展方向的認識,指導學生參與個性化學術活動。
4.英才班:開設“物質科學英才班”、“信息技術英才班”等英才班,實施科教協同育人戰略,強化學科交叉培養、跨界培養、國際化培養和工程實踐技能培養,實施全程校內校外雙導師制,實現校院、校企協同育人,造就一批具有跨學科知識、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寬闊的國際視野和持久競爭力的拔尖創新人才。
Q7·
對于品學兼優的學生,有哪些獎勵措施?
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又有哪些支持政策?
我校構建了“獎、助、貸、勤、補、免、償”多位一體的學生資助體系,真正做到“優有所獎,貧有所助”。
2019年共發放本專科生各類獎助學金3600余萬元,資助學生超過15000人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現應助盡助。其中:國家設立的獎、助學金,覆蓋面25%以上,獎助金額2000-8000元/人;學校出資設立的獎、助學金,覆蓋面36%以上,獎助金額800-5000元/人;社會組織和個人出資設立的獎、助學金,覆蓋面5%以上,獎助金額2000-20000元/人等。
學校設立勤工助學崗位,每年選聘近千名“學生助管”,每崗每月1000元;為孤兒等特殊困難群體減免全部學費;為服兵役的學生執行學費補償(或貸款代償)及學費減免國家資助政策。
此外,學校還設立了發展型資助項目,鼓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樹立成才目標并給予相應的經濟幫扶和指導。
Q8·
校園文化生活情況如何?
我校積極倡導崇尚學術、育人為本、開放兼容、引領社會的大學精神,致力于打造文明高雅、敦品勵學的校園文化,著力做好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基本目標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常年舉辦“與智者對話”傳統文化分享會、“創藝青春”思想啟迪讀書分享會等系列活動,并把辦好每年一屆的文化藝術節、學術科技節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來抓,打造了諸如“安大好聲音”校園歌手大賽、“縱橫杯”辯論賽、“陽光青年”禮儀大賽、音樂會等一批覆蓋面廣泛、藝術品味高雅、文化內涵豐富、教育功能全面的精品活動項目,并在國家級文藝類競賽中多次斬獲獎項。通過學生會、研究生會和青年科技創新中心、青年成長服務中心、青年文化傳媒中心、青年素質拓展中心、青年藝術發展中心以及近百家學生社團,全校年均開展活動逾千項,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
圖書館作為學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學術服務機構,是學校的文獻信息及知識服務中心,也是大學生課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圖書館設施先進,設有普通圖書閱覽室、報刊閱覽室、古籍及民國閱覽室、密集書庫、名人書屋、學習空間、研修間、創客空間等。圖書館融合現代化服務手段,提供圖書外借閱覽、閱讀推廣、閱讀經典活動、文典大講堂、信息咨詢、文獻檢索、讀者教育、館際互借及文獻傳遞、文獻自助復印打印、研修間創客空間預約使用、圖書漂流、微信公眾號、咖啡吧等多種服務,并實現網上館藏書刊目錄檢索、圖書薦購、新書通報、續借預約等服務功能,圖書館數字資源面向全校近三萬名師生全天候24小時開放。全校文獻資源建設,緊貼教學科研需求,資源內容已基本涵蓋我校所有學科專業,初步建成紙質文獻和數字文獻相結合、能有效支撐學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服務社會、文化傳承等功能發揮的立體化文獻保障服務體系。
Q9·
目前有哪些面向學生的海外學習交流項目?
我校為推動學校國際化建設,促進學生對外交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大力推進海外學生交流項目,校際學生交流項目達60余個。我校每年選派500余名優秀在校生赴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墨西哥、韓國、日本等國(境)外友好學校進行交流學習。在校優秀學生還可申請參加國家留學基金委或學校資助的“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英才班”拔尖創新人才海外項目等前往法國、新加坡、俄羅斯、智利等國家交流學習。
我校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合作建立安徽省唯一一所本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安徽大學紐約石溪學院”,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美國密蘇里大學、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在部分專業開展聯合培養項目,成績合格者將可獲得我校畢業文憑和外方學位。
我校與臺灣輔仁大學等十余所臺灣高校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每年選拔優秀在校生互免學費交換學習。每年組織學生赴美國、俄羅斯、法國、加拿大、臺灣地區等參加友好學校組織的夏(冬)令營,利用假期赴海外短期研習交流。同時,每年在應屆本科畢業生和在讀研究生中選拔推薦優秀學生赴海外孔子學院擔任漢語教師志愿者。
Q10·
學生的生活條件如何?
我校磬苑校區現有本科學生公寓12個園區26棟,宿舍為四人間,內設獨立衛生間和陽臺,配置有床、書桌、儲物柜和空調、電扇及強電插座、網絡接口。龍河校區現有若干四人間或六人間學生公寓(一批高標準學生公寓正在建設中),配有公共盥洗間,宿舍均配備空調和強弱電接口,公寓出入口設有門禁系統。公寓樓周邊、內走道均有監控系統,出入口有門禁系統,憑校園卡出入,實行24小時門衛值班、衛生保潔、日常維修等物業管理與服務。公寓內有自助開水爐、自助洗衣機、自動售貨機等24小時自助服務。磬苑校區本科生宿舍區設有梅園餐廳、桂園餐廳、桔園餐廳、榴園餐廳等4座三層餐廳,專設有特色餐廳和清真餐廳;龍河校區本科生宿舍周邊設有二食堂、三食堂,為師生員工提供優質餐飲服務。校園內設有超市、自助銀行、郵政、電信、浴室、理發室、書店、快遞、打字復印、曬衣場、共享單車、宣傳欄、垃圾收集點等設施,校園環境優美,生活配套設施齊全,為同學提供安全、舒適、和諧的生活環境。
Q11·
近年來學生就業情況如何?
學校堅守人才培養質量為立校之本的辦學之道,樹立“大就業”工作理念,將畢業生就業工作納入學校人才培養一體化系統,以學生為中心,立足學生全面發展,統籌規劃、整體推進,不斷提升就業工作專業化水平,努力實現畢業生更高質量和更加充分就業。
學校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以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模式和一流的育人環境為支撐,以專業化的就業工作隊伍為依托,著力提升畢業生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穩定在92%左右,每年約有1/3的畢業生進入國內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讀研究生,65%以上的畢業生進入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農業、智能制造業、新材料、清潔能源和生態環保、現代交通技術與裝備制造、先進生物、健康和文化等國家重點行業就業。
學校已經成為國際和國內500強企業重要的員工基地。
學校是各級政府公務員重要來源高校,是外交部選拔錄用公務員定點高校,已為外交部輸送了70多名公務員。
學校大力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每年有一大批畢業生考取“選調生”,參加“西部計劃”、“三支一扶”、“特崗教師”等基層項目。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