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加快山區老茶園改造;建立符合生產實際的產業質量安全體系;利用夏秋茶發展紅茶、黃大茶、烏龍茶等產品……”6月28日,安徽省政協召開界別協商會,圍繞“發展壯大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開展協商對話。
省政協常委宛曉春:建議高效利用夏秋茶資源,研發新產品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近年來,安徽省茶產業茶園面積、產量和產值整體穩步增長,科技助力脫貧攻堅能力日漸增強。但科技轉化能力不強,企業承接科技成果能力弱。如茶樹資源發掘利用程度低,安徽名茶的適制性良種不足,老茶園急需更新,老品種急需換代。據悉,目前我省無性系良種茶園119.72萬畝,占比39.38%,遠低于全國的68.2%。
對此,安徽省政協常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安徽農業大學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宛曉春提出,我省應以產業需求為導向,適度發展茶園規模,提高單產。“加快山區老茶園改造,改植換種,提升茶葉單產,擴大無性系良種面積。”
宛曉春提出,我省應建立符合生產實際的產業質量安全體系,以健康為導向,高效利用夏秋茶資源,研發新產品。“用夏秋茶發展紅茶、黃大茶、烏龍茶等產品,提高單產和畝均效益。深入挖掘茶葉健康功效,利用茶葉功能性成分,發展茶飲料、茶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含茶動物飼料等產業,實現夏秋茶資源高值化利用和全產業鏈提質增效。”宛曉春提出,要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茶農”的產業化利益聯結機制,通過租賃聯結、服務聯結、訂單聯結、勞務聯結等有效途徑,幫助茶農增產增收,實現產業帶貧聯貧,促進鄉村振興。
省政協常委高宗宏:建議發放“綠色防控茶園身份證”
“建議在我省開展全域全程茶園病蟲草害綠色防控行動。”會上,安徽省政協委員、提案委員會副主任,省市場監管局一級巡視員高宗宏提出,我省要實施全域全程茶園綠色防控,通過3-5年,實現全省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主推技術全覆蓋,病蟲綠色防控達85%以上,實現化學農藥零使用,茶樹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茶葉產品質量要全面提升,使得70%以上茶葉產品農殘檢測結果達到歐盟標準,促進我省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高宗宏提出,我省要推進農業綜合執法改革,讓法規護航綠色防控工作,并推動完善茶葉農業保險政策,實行優質優價收購機制。“鼓勵農業保險經辦機構開發茶葉保險專項險種,將病蟲害損失納入其中,并配套推出農業保險補貼政策。”高宗宏表示,我省應該推進企業、合作社與茶農簽訂合作協議,發放“綠色防控茶園身份證”,刷卡銷售茶青,企業實施優價收購,并禁止收購不采用綠色防控技術的茶葉或鮮葉原料。
此外,高宗宏建議,要推進病蟲草害監測預警信息化建設,并推進病蟲草綠色防控技術集成與示范,建立質量安全紅黑榜制,將茶園綠色防控納入實績考核。
省政協副主席肖超英:建議設立省級“茶產業發展投資基金”
茶產業是我省傳統優勢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茶產業,是發展特色產業,實現山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和有力抓手。
會上,安徽省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肖超英強調,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及省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在面對統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下,進一步發展壯大茶產業,讓綠葉子變成金葉子,真正實現農業穩產、農民增收,積極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
肖超英表示,我省發展壯大茶產業,當務之急就是要抓好“四個一”。即建強一個領導小組,組建一個茶葉集團,建好一個茶葉協會,設立一個茶葉基金。
“高規格配置我省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建茶葉專班,并建議省委省政府重新組建‘省茶葉集團’。”肖超英表示,我省早在1988年就成立了省茶葉行業協會,接下來要著眼專業化和職能化角度,進一步加強協會的自身功能和作用建設,更好地為茶產業興皖富民作出貢獻。此外,還建議我省積極借鑒云南、福建等外省成功經驗,由政府、銀行、投資機構等共同發起設立省級“茶產業發展投資基金”。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徐琪琪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