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年來,滁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滁州經開區)、中新蘇滁高新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蘇滁高新區)立足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迸發出長三角合作新活力,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高質量發展之路。6 月10日,“走進安徽國家級開發區”系列新聞發布暨集中采訪活動來到滁州站,媒體采訪團先后走訪上述兩個園區的多家企業,探尋園區高質量發展的秘訣。
招商引資:雙主體管理“雙管齊下”
蘇滁高新區是2011 年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江蘇安徽兩省、蘇州滁州兩市合作共建的重點項目,園區既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先行者,也是一體化發展的受益者。
達亮電子LED一條龍項目于2017 年4 月17 日簽約落戶蘇滁高新區,項目總投資3 億元,用地面積180 畝。達亮電子總經理助理張灣灣告訴記者,該項目建成后,總公司將原先位于蘇州的產能全部轉移到滁州,還投資新增先進設備,打造從材料加工、芯片制備、器件封裝、產品應用的LED全流程生產基地。
據蘇滁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楊廣蘭介紹,不同于一般開發區,蘇滁高新區實行雙主體管理機制,園區管委會是管理主體,中新公司是開發主體,雙方招商引資分工不分家,園區管委會以內資為主,中新公司以外資為主,重大項目合力攻堅,使得招商隊伍和資源實現最大化利用,招商過程更加順暢。
據介紹,蘇滁高新區聚焦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主攻重大項目、外資項目、品牌項目,累計簽約引進項目200多個,協議引進資金超720億元。
營商環境:“軟硬”兼施獲“乘法效應”
滁州經開區成立于1992 年,2011 年獲批為國家級經開區,2019 年生產總值增長10.3%,財政收入增長10%,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2%,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44.37%,利用外資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9%,總體而言,綜合實力位居安徽省內開發區第一方陣。
滁州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杜永冰表示,該園區優化營商環境做到了“軟硬”兼施。在軟環境營造上,該園區堅持在服務企業上做“加法”,如設立蘇州模式的“一站式”服務中心,實行“二號章”行政審批,園區實現封閉管理運作;建立了首問負責機制、全程幫辦幫扶機制,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通過搞好服務,不少企業負責人已成為園區的“招商員”,以商招商呈現良好態勢,形成了“乘法效應”。
硬環境主要體現在配套上。滁州經開區引進南京瑯琊路小學、蘇州國際外語學校、上海蘭衛高端醫療中心等優質配套項目,建設了蘇滁醫院、藍白領公寓、星級酒店、商住小區、職工子女托管中心等300 萬平方米功能配套,打造了清流河景觀帶、大王公園、魚尾獅公園、蘇州公園等景觀工程,實現了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融”。
轉型升級:高質量推動“一體化”發展
在滁州經開區發展過程中,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帶動明顯。智能家電及電子信息、汽車及先進裝備、綠色食品及農副產品深加工三大主導產業累計產值占全區78.4%,其中智能家電及電子信息產業占全區62.9%,同比增長10.6%,首位產業集聚效應明顯。龍頭企業支撐也十分給力。6 月10 日,記者在該園區走訪的小米生態鏈公司安徽開潤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長期位于國內半自動洗衣機出口前茅的安徽金帥洗衣機有限公司,如今都已成為行業里的佼佼者。
蘇滁高新區也將利用長三角一體化、與南京同城化、與蘇州飛地合作一體化等重大政策利好,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搶抓機遇,趁勢而上,不斷做大做強,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區、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區,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王吉祥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