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從一聲吆喝饅頭香,到開辦工廠致富忙,泗縣屏山鎮徐賀村的徐敏,僅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實現了從貧困戶到小老板的華麗轉身,成了村子里脫貧致富的“勇先鋒”。
今年35歲的徐敏平時見人都是樂呵呵的,可是對他家庭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前兩年徐敏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并不容易。徐敏由于先天性小兒麻痹癥,導致腿部落下殘疾。妻子毛麗云也是肢體殘疾。2014年村里將徐敏一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殘疾人補貼、健康扶貧等政策。經濟狀況有所好轉的徐敏,開始盤算起了如何在家門口掙錢的辦法。他對妻子說;“我們雖然是殘疾人,可是不吃饅頭也要爭口氣,我不信日子就能這樣窮下去。”對呀!我就蒸饅頭,一句話激發了徐敏做饅頭的靈感。2016年徐敏一家成功脫貧,小日子越過越熱乎。
“現在賣饅頭的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大,我想自己建個廠。”在村兩委及駐村工作幫助下,2017年12月,徐敏正式注冊了大徐賀服飾加工廠,主要從事各類兒童服飾的代加工業務。現在工廠擁有機器30多臺,每年可盈利20萬元,成了村里人增收致富的“夢工廠”,徐敏本人也實現了從貧困戶成脫貧戶、到帶頭人的“三級跳”。
身為貧困戶的徐敏更加理解貧困戶的難處,他時常對身邊的人說:“是政府的扶持讓我一個殘疾人實現致富夢,我有能力也要幫助更多的人。”所以徐敏在用工的時候,會優先考慮家庭生活困難的農戶和未脫貧的貧困戶。現在廠里務工的人員已有近30人,基本上都是經濟上有困難的農戶。“靠自己的勤奮,真真正正地脫貧,我們雖然是別人眼里的貧困戶,可是我們不當精神上的貧困戶,這樣才能走得更穩更遠。”徐敏說。
單珊 張洋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