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經歷了新冠肺炎這場疫情,很多人自覺養成了良好的衛生和健康預防習慣,比如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少聚集、用公筷等。“這是戰‘疫’這堂代價沉重的課程給我們帶來的總結和教訓。現階段,疫情防控將成為一種常態。”全國人大代表、省政府教育督導辦公室主任楊善竑認為,對于必須掌握的基本健康衛生知識和技能,人人都要學會和掌握,都要從頭開始學習。
楊善竑建議,將健康教育納入中小學常態化課程學習內容,從娃娃抓起,為終身擁有健康生活和體魄打基礎,“其實就是在為一代新人打‘疫苗’。今后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病毒時,他們會有更強大的‘免疫力’和‘戰斗力’,內心也會少一些恐慌和焦慮。”
對于如何從娃娃抓起,楊善竑表示,納入常態化的課程教學內容非常重要,“在中小學生現有的體育與健康課程開設基礎上,專門規定健康教育課程所占的比重和課時數,制定健康教育評價的內容和體系,及時更新和完善健康教育的內容,引導中小學生尊重生命、追求健康生活的價值觀。”
在楊善竑看來,還應當配備專業的健康指導教師。“完善中小學校校醫的配備,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像公安、法院、檢察機關干部和工作人員到學校任法制副校長那樣,從衛生健康部門、疾控中心和醫院聘請兼職的健康指導教師,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幫助學校組織實施健康教育。”楊善竑說。
楊善竑建議,圍繞中小學校的健康教育,相關部門要建立聯動機制,吸取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從國家到地方設立聯防聯控機制取得的成功經驗,定期研究學生健康教育問題,及時提供疾病預防措施,尤其是面對突然襲來的病毒、流行傳染病,為學校和中小學生如何做好疫情防控提供指導和幫助,以共同營造學校科學有效開展健康教育的氛圍。
“還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中小學生的健康教育。”楊善竑說,既要讓一流的科學家、醫務人員、教師等充當健康教育的主力軍,打好“專業牌”,同時也要依托動員社會力量,利用“互聯網+”等新形式,積極宣傳健康教育,以學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創新推進中小學生的健康教育。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鐘虹(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