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全椒小龍蝦,致敬大英雄。為表達對援鄂抗疫英雄的致敬和感謝,由中共全椒縣委、全椒縣人民政府主辦的“游全椒品龍蝦頌贊歌”援鄂抗疫英雄魅力全椒行5月8日將正式啟動。
作為全力打造小龍蝦特色產業的安徽省全椒縣,近年來一直致力于發展稻蝦共生的綠色生態產業,把小龍蝦做成了大產業。如今,“全椒龍蝦”成功申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是安徽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主導產品、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主導產業。
抗“疫”英雄受邀出游全椒
今年年初,安徽省積極響應黨和政府號召,迅速組建援鄂醫療隊直奔抗疫最前線。在國家危難之際,在人民需要之時,馳援湖北,醫療隊員用血肉之軀護佑人民健康、用實際行動體現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體現了新時代“最美逆行者、最美醫護者”的使命擔當,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不忘初心”的醫者仁心,在這場大考中成功交出了令祖國和人民滿意的答卷。
全椒小龍蝦,致敬大英雄。為了向“皖美”醫護工作者們表達敬意,讓安徽省支援湖北醫療隊的英雄們吃到家鄉美味,早在3月19日安徽省支援湖北醫療隊部分隊員返回合肥的第二天,全椒縣就安排了1000斤小龍蝦陸續送到安徽省第四和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隔離住地,盡快讓每位隊員都能品嘗到“家鄉的味道”。
為再次表達對援鄂抗疫英雄的致敬和感謝,5月8日~5月9日,由中共全椒縣委、全椒縣人民政府舉辦的“援鄂抗疫英雄魅力全椒行”“援鄂抗疫英雄分享會”將邀請21位抗疫英雄到全椒感受“儒林”文化,品嘗小龍蝦,開展分享會,感受全椒的熱情和魅力。活動還將邀請中央及省市媒體等組成采訪團,宣傳千年古縣全椒的美譽度、知名度,贊揚抗疫英雄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感受全椒“儒林”文化氛圍
本次活動將于5月8日正式啟動,21位抗疫英雄及采訪團將走進千年古縣全椒,游全椒,品龍蝦,頌贊歌,感受全椒縣“儒林”文化氛圍。
據悉,近年來,全椒縣打造了全新的太平橋、太平文化廣場、吳敬梓故居和吳敬梓紀念館等一批文化項目。在原址上復建完成的吳敬梓故居,占地約7190平方米,主體建筑特色為磚木結構,青磚清水墻體,蝴蝶瓦屋面,馬頭墻硬山形式,氣勢恢宏;古色古香的家具,仿佛讓人回到清時人家。尤其是民俗生活展區的展品,做得惟妙惟肖。
新的太平文化廣場坐落在太平橋南北兩側,占地14.6萬平方米,主要建筑物包括民俗老街、圖書館、文化館、沿街商鋪,北廣場有太平閣、太平井等建筑,是集休閑、餐飲、住宿、娛樂、購物和文化欣賞、民俗展示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區。
此次21位抗疫英雄及采訪團來到全椒縣,將走進吳敬梓故居、吳敬梓紀念館、太平橋、緯五路節點、榮鴻現代農業示范園等地,感受千年古縣全椒的文化底蘊。另外還將通過分享會等方式,宣傳抗疫英雄的感人事跡。
“稻蝦共作”養出品質龍蝦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舉國上下團結一致,積極投身疫情阻擊戰和復工復產工作中。
近年來,全椒縣立足宜漁稻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稻蝦綜合種養產業。如今全椒縣的小龍蝦養殖面積已經近30萬畝,位居全省第二。該縣還創建了二郎口鎮、銀花家庭農場2個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和二郎口鎮、十字鎮2個省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每畝稻田養殖的小龍蝦每年可為農民增收4000多元,幫助農民脫貧致富。
“在稻谷收獲后冬閑田淹水養蝦,稻茬可以為小龍蝦秋繁苗提供良好的棲息場所,腐爛的稻稈為龍蝦提供餌料食物,蝦的排泄物為稻提供有機肥料。這種‘稻蝦共作’模式的推廣應用,促進了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生態環境的提升。”據全椒縣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水稻種植與水產養殖協調綠色發展,既破解了國家“要糧”和農民“要錢”的矛盾,又能解決漁業“要空間”的問題,是一種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現代綠色循環農業好模式。未來將讓更多人了解“全椒龍蝦”的品牌影響力,讓“全椒龍蝦”這張特色名片傳播到省內外。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徐琪琪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