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金寨縣、鳳陽縣、合肥市……四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安徽,深入農村、企業、高校等地考察,他的深情囑托成為當地人民的寶貴記憶。四年后,我們循著總書記的足跡再次出發,去感受這些地方的喜人變化。
青山環抱的大灣村。(姚一鳴/攝)
生態立縣,金寨山青水碧環境優美
“大灣好風景,出門就是嶺,不是石頭絆了腳,就是茅草割了頸。”在地處金寨縣中南部的大灣村,這句話所描述的場景曾是它的真實寫照。
作為金寨縣的重點貧困村之一,多年前,“水泥路”、土房子在大灣村隨處可見。現如今,一幢幢村民新居拔地而起,真正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得益于精準脫貧,以及大力促進茶旅融合發展,現在的大灣村,青山綠水環抱,白云山靄繚繞,幢幢小樓錯落有致,美不勝收,游人絡繹不絕。
村莊環境“美”起來,基礎設施要先行。
近年來,大灣村把搬遷脫貧作為脫貧攻堅的“當頭炮”,搶抓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政策機遇,疊加易地扶貧、水庫移民避險解困、美麗鄉村建設等政策,強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建設大灣等四個安置點,安置群眾129戶439人,其中貧困戶62戶201人。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開展三清四拆,累計拆除無功能性住房189戶662間,清理亂亂搭建173處,對供電、電信、移動、聯通等桿線進行全面整改。同時,開展“五清一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農村垃圾污水廁所整治“三大革命”,目前已實施農村改廁759戶,大灣村村容村貌發生根本性改觀。
為了補齊公共服務的短板,大灣村在水、路、電、通信、醫療、教育等方面全面發力。新建安全飲水工程9處,村民全部用上干凈、衛生的自來水。通過暢通工程、水庫后扶、以工代賑等項目,完成26.4公里水泥路建設,通組道路全部硬化,并于2018年開通到鄉的公交車,既解決群眾出行難,又解決農產品出山難。在實現三網4G信號全覆蓋的基礎上,在全省率先進入5G時代。
大灣村的變化只是金寨縣生態文明發展的一個縮影,金寨縣是我省國土面積、林業用地面積最大的山區縣,也是國家級重要生態功能區,擁有梅山、響洪甸兩大水庫,是六安、合肥等大中城市的重要飲用和生產水源地,是華東地區的生態屏障。
近年來,金寨縣積極踐行“兩山”理念,把生態立縣擺在五大發展戰略之首。“十三五”以來,金寨縣實施了一批生態修復、環境治理、污染防治、循環利用等重點生態工程,完成了梅山和響洪甸水庫庫區退養、城鄉環衛設施一體化運營、小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等20多個全局性、關鍵性、制約性的生態環保類項目,累計投入資金15.76億元,其中縣級自籌資金8.76億元,實現了山青水碧湖美岸綠環境優。
小崗村現代生態農業園。(本報資料圖片吳碧琦/攝)
重點突出,鳳陽生態治理將有突破
從刻有“鳳陽縣小崗村”的牌樓進入小崗,沿著筆直寬闊的友誼大道一路向前,兩側是統一規劃的住宅,各類配套商業一應俱全……
小崗村地處淮河岸邊。從“大包干”到集體土地確權,到推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再到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座村莊實現了農村改革的一次又一次跨越。近年來,小崗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升,村民幸福感不斷增強。
一直以來,環境衛生問題是農村的隱痛。對此,小崗村出臺了《小崗村美村行動實施方案》和三個配套決定,建立黨委領導下的包片干部、衛生監督員、村民、環衛公司、新鄉賢、志愿者等多層次的組織架構。全村環境衛生保潔引入市場機制,由保潔公司提供全天候常態化保潔服務。為助推國家5A級景區創建,小崗還建立了年度保險、分紅和教育獎勵扣減制。將三區衛生整治工作納入年度保險繳納、分紅考核內容。同時督促在建項目加快建設速度,盡快發揮功能作用,提升小崗形象,為衛生保潔工作提供支撐。
如今,小崗村已成為鳳陽縣的一張紅色旅游名片。以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目標,鳳陽縣計劃每年設立2000萬元旅游發展專項資金、保障1000畝旅游項目用地,全面打造以縣城為中心的中部明文化人文旅游圈、以鳳陽山旅游區為核心的南部生態休閑度假旅游區、以小崗村為核心的東部紅色與鄉村旅游區、以臨淮關古鎮和黃灣濱河小鎮為龍頭的北部沿淮旅游觀光帶。
2019年,鳳陽縣成功躋身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圍繞綠色發展,鳳陽縣今年將實現生態治理的新突破,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鳳陽縣將緊盯重點地區和關鍵領域,突出加強工業、燃煤、機動車“三大污染源”治理,依法嚴厲打擊閑置污染治理設施和超標排放行為。啟動淮河干流森林生態觀光帶造林綠化和淮河干流花園湖進洪閘濕地公園建設。治理消除農村黑臭水體6公里,加快實現鄉鎮政府駐地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與此同時,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完成2019年10個中心村美麗鄉村建設,同步啟動2020年11個省級中心村美麗鄉村規劃編制和項目建設工作。啟動老體育館街頭游園建設,優化城市重點建筑群、廣場公園、景觀帶亮化,扮靚城市夜景,爭創“國家園林縣城”。
巢湖岸邊的勝利之塔。(資料圖片 王從啟攝)
綠色發展,合肥百姓樂享生態之美
2019年,是合肥市連續第六年保持PM10、PM2.5“雙下降”。生活在這里,老百姓真正感受到空氣更好了,水也更清了。
四里河是南淝河上游的一條支流,不久前,合肥市廬陽區生態環境分局的工作人員對四里河沿岸開展了巡河行動,重點檢查河道面貌、環境衛生、水質狀態和沿河排污口污水排入等情況。近年來,合肥市突出重點,集中攻堅污染河流,全面開展全市各級河流排口普查,加強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去年9月下旬起,南淝河施口斷面水質連續四個月達到國家考核要求,有望今年達到國家考核要求。
為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合肥市強化科技支撐,運用激光雷達掃描等綜合手段,鎖定異味、精準溯源,開展異味擾民專項整治行動。推進實施柴油車污染防治攻堅,建成遙感監測點位8個,完成重型柴油車遠程在線監控系統試點,實現合肥市機動車排氣污染監控中心系統數據國家、省、市三級聯網。同時,注重解決群眾身邊問題,以解決餐飲油煙、交通噪聲、裸土揚塵、異味擾民等一大批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痛點”問題為整改工作目標導向,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汪彬 金趙輝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姚一鳴
□記者手記
安徽生態資源豐富,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四年來,安徽加快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的步伐,全省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
2019 年,安徽PM2.5 平均濃度為46 微克/立方米,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16市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50%,群眾藍天獲得感明顯增強;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77.4%,劣Ⅴ類斷面比例0.9%,均達到年度目標要求;其中,長江流域水質優良比例85%,同比上升8.3 個百分點,為國家考核以來最好水平。
近年來,安徽省委、省政府圍繞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更是帶頭多次赴長江、淮河、巢湖、新安江等地開展暗訪督導和專題調研,全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各項舉措落實。與此同時,我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出臺《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全面打響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巢湖綜合治理等七場污染防治標志性戰役。
現在的江淮大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顯著提升。綠色儼然成為安徽發展最動人的色彩,也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