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安徽2020年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域和中型以上隱患點公布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省自然資源廳官網消息:4月21日,安徽省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公布,同時還公布了2020年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域和2020年中型以上地質災害隱患點。具體如下: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直有關部門:

經省政府同意,現將《安徽省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20年4月21日

安徽省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為切實做好2020年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安徽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皖國土資〔2018〕55號)等規定,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

根據2019年地質災害汛后核查結果,截至12月底,全省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3988個,威脅13526戶48174人、財產220808.8萬元。

(一)按照危險等級分:特大型2處、大型1處、中型41處、小型3944處。

(二)按照災害類型分:滑坡1657處、崩塌2082處、泥石流158處、地面塌陷89處、地面沉降2處。

(三)按照地貌單元分:皖南山區有地質災害隱患點2476個,威脅26637人、財產109071.3萬元;大別山區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239個,威脅13676人、財產48696.5萬元;沿江丘陵平原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22個,威脅3552人、財產26170萬元;江淮波狀平原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17個,威脅1404人、財產9636萬元;淮北平原有地質災害隱患點34個,威脅2905人、財產27235萬元。

二、地質災害重點威脅對象與范圍

(一)威脅對象

主要為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域內的城鎮、村莊、學校、醫院、重要交通干線、江(河)湖岸、重大建設工程項目、景區景點游客集中區以及農村山區切坡建房等。

(二)威脅范圍

全省地質災害威脅范圍為皖南山區、大別山區、沿江丘陵平原區、皖北采煤塌陷區和部分旅游風景區以及地震危險區域;公路、鐵路、水利、學校、油氣管道、礦山、城市地鐵輕軌等重要工程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

(三)防范重點

1.重點防范區域:32個地質災害高易發區、7個主要風景旅游區以及地震烈度Ⅶ度以上區域(詳見附件1)。

2.重點防范地段:在建的合肥市、蕪湖市的地鐵沿線兩側1千米范圍內;合肥-安慶、安慶-九江(安徽段)、合肥-蕪湖-黃山等高速鐵路和引江濟淮工程沿線兩側1千米或第一斜坡帶范圍內。淮南煤礦區、淮北煤礦區、銅陵銅礦區、霍邱鐵礦區、廬江鐵(銅)礦區等5個礦山工程建設區。

3.重點防范隱患點:受強降雨等因素的影響,易誘發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的44處中型以上地質災害隱患點(詳見附件2)。

三、重點防范期

全省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為5月至9月,主要防范因降雨、臺風等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其次是1月至2月,主要防范因融雪雨水下滲引發的地質災害。全年應加強防范人為工程活動引發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

四、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一)降雨趨勢預測

據氣象部門預測,我省2020年汛期(5~9月)總降水量接近常年或偏多,降水分布不均,有區域性、階段性旱澇災害發生,氣象條件總體為偏差年景。淮河以南6月中旬后期入梅,7月中旬中后期出梅,出、入梅時間均較常年偏晚,梅雨量偏多。8~9月為臺風活躍期。

(二)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根據我省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發育分布特點和近年來地質災害發生發展規律,結合今年降雨趨勢預測,排除地震、極端災害天氣等影響因素,預測2020年地質災害總體趨勢接近常年,局部地區較常年可能加重,災害類型仍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為主。

五、主要防治措施

(一)開展調查排查。建立健全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和隱患排查制度,緊盯重點時段、重大隱患和重要地區,開展全省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落實汛前調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工作。將人口比較集中的村組、居民區、學校、風景名勝區、大中型工礦企業和交通、電力、水利等重點基礎設施作為巡查排查的重點,全面查明地質災害隱患動態變化情況。對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建立問題、責任、整改“三個清單”,及時制定整改方案,做到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間和預案“五落實”。

(二)強化監測預警。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與應急、氣象、水利等部門聯合建立健全預報會商和預警聯動機制,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維護好地質災害監測預警信息系統的有效運行,優化全省地質災害隱患點數據庫,加強雨量數據、專業監測數據與地質災害孕災環境數據的高度融合,提高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精準度及快速響應和高效指揮調度能力。對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部署氣象和地質災害專業監測設備,發揮地表位移、地下變形等專業監測設備在地質災害預警中的作用,逐步實現自動化定向預警,提高預警預報的及時性與準確性。加強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建設,暢通預警信息發布渠道,確保災害預警信息及時傳遞給受威脅群眾。全面建立“區域聯防、績效考核”的地質災害防治網格化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員支撐作用,加大群測群防員培訓力度,實現群測群防向群專結合的監測方式轉變。

(三)有效避險轉移。科學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周密制定臨災避險方案,明確防災責任人、預警信號、疏散路線和臨時安置場所,設立醒目警示標志并向社會公告。出現災害前兆或遇有險情時,當地人民政府應迅速啟動防災避險預案,堅決果斷、快速有序地組織受威脅群眾避險轉移,科學選定安置場所,妥善安排受災轉移安置群眾生活、醫療以及心理救助等工作。臨時轉移群眾返回原址前,要開展安全評估,嚴防群眾返回后發生次生傷害。

(四)實施綜合治理。各級人民政府應根據我省地質災害防治行動明確的目標任務,遵循“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全面開展以搬遷避讓為主、搬遷與治理相結合的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工程,制訂年度綜合治理計劃,年底前,基本消除威脅100人以上及重要地段、重要設施周邊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對已實施驗收的治理工程,要加強監測評估,確保達到預期的防治效果。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地質災害,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責任單位負責治理,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做好指導和監督工作。

(五)嚴格值班值守。認真執行地質災害值班值守制度,汛期和極端天氣期間,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領導帶班制度,各級防災責任人和群測群防員堅持上崗到位、履職盡責。堅持信息日報制度、災情速報和零報告制度,重要情況隨時上報,及時上傳下達災情險情和防災部署要求,確保信息報送及時、準確、無誤。加強對值班值守和信息報送情況的抽查檢查,對虛報、瞞報、漏報、不報的單位和擅離職守的工作人員嚴肅查處,及時通報。

(六)加強宣傳教育。通過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和張貼宣傳畫、公益廣告、舉辦業務培訓班等方式,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宣傳培訓力度,普及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提高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的識災、防災、避災和自救、互救能力。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市縣人民政府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責任主體,要認真組織編制本地區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全面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明確各級主要行政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的責任機制,層層壓實防治工作責任。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應急、教育、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氣象、地震等省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成員單位按各自職責分工負責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二)加強資金保障,強化資金監管。市縣人民政府要根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經費,專項用于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綜合治理、監測預警、避險轉移、宣傳教育和信息化建設等。省級財政繼續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綜合治理給予補助。加強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確保地質災害防治資金專款專用,保障各項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正常開展。

(三)加強技術保障,提升支撐能力。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專家隊伍建設,提高防治技術指導水平,提升綜合防治能力,為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提供技術支撐。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方法,加強地質災害風險評估、預測預警和防治技術研究,提高地質災害防治科技水平。鼓勵通過購買服務,強化駐地專業隊伍技術支撐。

(四)加強監督檢查,嚴肅工作紀律。市縣人民政府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年度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內容,考核結果與領導干部職務職級晉升和獎懲掛鉤。省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履職盡責,主動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不到位,失職瀆職,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附件:1.2020年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域

2.2020年中型以上地質災害隱患點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山县| 宁都县| 怀集县| 和顺县| 尚志市| 赤壁市| 五河县| 咸丰县| 中西区| 赤壁市| 隆回县| 上蔡县| 罗山县| 大丰市| 台北市| 井研县| 遵义市| 宿州市| 亚东县| 大连市| 庆阳市| 壶关县| 麻栗坡县| 通州市| 盈江县| 石嘴山市| 尚志市| 青冈县| 彰化县| 新和县| 丘北县| 合阳县| 梁河县| 磐安县| 南靖县| 枝江市| 清原| 长海县| 岑溪市| 嘉定区| 博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