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寶貝,我是媽媽……”分離了兩個多月,看到寶寶對自己有些陌生,安徽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張芳靜忍不住抹眼淚。昨天上午,我省首批支援湖北,也是最后一批撤離的醫療隊185人、疾控人員23人結束隔離休養,全部平安回家。至此,我省派出的支援湖北醫療衛生人員全部安全回家。
安徽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楊林回到家鄉淮南,享受家人的親吻。
兩個多月不見 寶寶認不出媽媽
“寶貝,我是媽媽……”昨天上午,安徽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護士張芳靜剛下車就看到了人群中的女兒,蹲下來把孩子抱在懷里。兩個多月不見,寶寶對媽媽有些陌生。看到平日黏人的女兒認不出自己,張芳靜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
看著女兒認不出自己,張芳靜止不住地掉眼淚。
“女兒出生以來,晚上都和我一起睡。出發去武漢,最不放心不舍得的就是她。”張芳靜告訴記者,在武漢的兩個多月,她不敢和女兒開視頻,怕自己會忍不住哭。雖然這段時間沒能陪伴孩子,但張芳靜表示,去支援湖北她從不后悔,“人這一輩子,能被如此需要的機會其實很少,我覺得為別人付出是一種幸福。”
“爸爸,我為你準備了30 多個禮物。”劉俊的女兒看到爸爸后,沖上前緊緊抱住爸爸的腿,不愿撒手。劉俊是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在武漢兩個多月里,他和戰友們先后轉戰太康醫院重癥病房、協和東西湖醫院感染科隔離病房,一天也沒有松懈。
在人群中,曾經“火”上央視的“表情包”女孩璐璐在人群中等待著媽媽。她手里拿了一幅畫,畫了一所房子,房子旁邊是身穿防護服的媽媽。“我離開的時候寶寶4 歲,回來她5 歲啦!”董芹芹告訴女兒,給她帶了很多禮物,要為她補過生日。“在武漢,開始確實很艱難,但后來有社會各界那么多人來幫忙。這是一段難忘的記憶,有對職責的認識,也結下了難忘的戰友情。”
帶著“護身符”英雄爸爸回家了
“英雄爸爸終于平安回來了!”昨天上午,在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住院部廣場,該院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樊華的9 歲女兒難掩激動心情。她和媽媽、弟弟早早來到廣場,期待著能早點見到爸爸。
1 月27 日,在新冠肺炎防控最關鍵的時候,樊華和中國科大附一院9 名醫護人員聞令而動,向險而行,馳援武漢。臨行前,樊華的9 歲女兒為他畫了張護身符,悄悄裝進他的行李箱,希望爸爸早日平安歸來。離別78 天,昨天他們終于迎來團聚的日子。樊華抱起兩個孩子,特別開心。女兒說,“爸爸瘦了。”
“老公,你頭發白了!”胡燕摟著丈夫朱守俊,泣不成聲,身旁兩個孩子看著爸爸,也噙滿眼淚。擁有多年重癥醫學科護理工作和管理經驗的朱守俊,承擔了武漢市太康醫院ICU 病房組建以及武漢市東西湖區人民醫院、武漢市太康醫院重癥護理人員調配管理和重癥患者護理工作。兩家醫院患者“清零”后,他又和安徽130 名醫護人員“轉戰”急危重癥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點武漢市肺科醫院,開展重癥患者護理工作。他充分發揮重癥護理人員專科優勢,受到多方肯定,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得知女兒歸來 老父母早早等候
昨天上午,陳紅的兒子剛上完網課,就從家奔跑過來迎接媽媽,“每天都關注著武漢疫情動態,每次想和媽媽說話,又怕打擾她工作。這下終于可以一起吃頓團圓飯了。”安徽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安醫大一附院心臟大血管外科ICU 護士長陳紅出發的時候,沒告訴年邁的父母。兩位老人看到電視采訪,才得知女兒去了武漢。知道女兒14 日回來,兩位老人早早來到醫院等候。
“隊員們經歷了武漢‘烏云密布’時的恐懼,又見到了春暖花開的時光,同時收獲了滿滿的感動。雖然過程艱辛,道路曲折,但大家圓滿完成了各項支援救治任務。”56 歲的謝少清是安徽省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醫療救治組臨時黨支部書記。
在武漢期間,她奔走在安徽醫療隊支援的2 個方艙、5 個醫院之間,哪里有防控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經常忙碌至深夜才能休息。作為白衣戰士的守護人,“隊員們見到她,就像吃了定心丸。”在謝少清和整個團隊共同努力下,安徽醫療隊無一名醫護人員感染,全部平安凱旋。
奮戰兩個多月 堅守到最后時刻
“扛鼎逆行援楚漢,專業仁愛佑生命。”日前,安徽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重癥護理隊收到了湖北省護理學會發來的感謝匾。
疫情發生后,我省先后派出8批醫療隊和公共衛生人員支援湖北,共計1362 人,其中醫生320 人,護士984 人,其他專家58 人,主要來自全省286 所醫療機構。醫療隊奮戰在武漢市7 家醫院和4 家方艙醫院。
最先抵達,最后撤離,安徽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是全國較早抵達武漢的醫療隊。作為我省派出的“精銳部隊”,185 名隊員在武漢抗疫一線奮戰了兩個多月。其中,50 名護士組成的重癥護理隊始終堅守在武漢金銀潭醫院重癥病區。3 月31日,他們撤離武漢,返回安徽接受隔離休養。4 月14 日,結束隔離,安全回家。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記者葉曉/文 王從啟 張安浩/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