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當地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太湖縣大石鄉文橋村村委委員、治保主任、民兵營長李習文又開始忙起了村里的菊花生產加工基地的復工復產工作。近日,李習文在工作中突發腦溢血,倒他負責的扶貧車間內,生命永遠定格在45歲。
村民點贊的“好干部”
李習文是文橋村的治保主任,3月6日的村綜治例會結束后,本打算休息片刻的他接到電話,得知有人要到村里的菊花基地生產車間購買金絲皇菊。作為這個扶貧車間的主要負責人,他立馬放棄休息,以最短的時間趕到了車間。
據文橋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陳偉回憶,3月6日下午,在給客戶稱量菊花的時候,李習文突感不適,暈倒在地,隨后被送往醫院救治。因腦溢血病情過重,李習文經搶救無效,于3月10日不幸去世。
陳偉介紹,由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從大年三十開始,45歲的李習文幾乎就沒有休息過。看到疫情防控形勢日趨好轉,村民們紛紛為以李習文為代表的村干部點贊。
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李習文又忙著組織動員菊花基地原有工人以及目前仍然在家的返鄉農民工參與基地的復工復產。同時,利用晴好天氣抓緊進行菊花播種,為今年進一步擴展銷售市場做足儲備。
脫貧致富的“好領隊”
2014年,在外務工期間學到了知識、開拓了視野的李習文在家人的積極支持下,懷揣著反哺家鄉、帶領鄉鄰致富的想法回到了文橋村,成了一名村干部。
當時的文橋村是大石鄉遠近聞名的貧困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貧困群眾面廣人眾,脫貧攻堅之路舉步維艱。見過“大世面”的李習文經過一番市場調研,決定在村級產業發展上開辟新路子。
2018年,文橋村在已發展70畝瓜蔞的基礎上,打算種植30畝菊花,做大做強村級產業。然而萬事開頭難,由于沒有菊花種植經驗,加上缺乏技術支撐,當年菊花基地的產量遠遠沒有達到預期,幾乎沒有收入。這個時候,李習文站了出來,在菊花基地的承包合同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目前,文橋村的菊花基地平均每年都能帶動20余個貧困村民就業,一年能夠為村民們增加六七萬元的額外收入。這也讓很多村民充滿了希望。
扶危濟困的“好兄弟”
幾年來,忘我工作的李習文把貧困戶當家人、當親人的赤子情懷,感動著身邊每一位村干和村民。
“他是個優秀的干部。去世了,我們很舍不得。”村民李貫娥說, “菊花基地招工,他優先雇貧困戶人家,一年到頭關照我們。我們一年做下來都能夠賺到兩三千塊錢,生活好多了。”
李習文結對幫扶的貧困戶,同時也是基地一份子的李同生說: “我從小有小兒麻痹癥,老婆有精神疾病,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自從辦了這個廠,習文看我身體不好,就安排我來看門守夜,每年能為我們增加了兩三千塊錢的收入,他拿我們當自己兄弟一樣。”
對于李習文,安慶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胡紅兵的評價是:一名好黨員,一名優秀的基層干部。
吳光磊 劉鑫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六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