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2019安徽常住人口6365.9萬 自然增長人口40年來最少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近日,安徽省統計局發布的《我省人口發展現狀與挑戰》報告顯示:①全省常住人口為6365.9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4.5%;②全省戶籍人口為7119.4萬人,增長0.52%;③全省出生人口為76.3萬人,為2012年以來最低水平;人口出生率為12.03‰,為2005年以來最低水平;④全省自然增長人口為38.0萬人,為1980年以來自然增長人口最少的年份;⑤全省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99‰,為1980年以來次低水平;⑥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全省60歲及以上人口為1172.0萬人,占比18.41%;⑦20-29歲育齡婦女355.8萬人,比2010年減少88.2萬人;⑧符合生育政策的女性中,不打算生育二孩的占55.6%;⑨已就業高校畢業生26.6萬人,在省外就業的占31.6%;⑩全省總人口文盲率為5.06%,文盲人口依然較多。

報告全文:

我省人口發展現狀與挑戰2019年,我省經濟社會穩定健康發展,區域競爭優勢日益凸顯,人口集聚能力不斷增強,人口發展呈現城鎮化進程穩步推進、區域間人口流動雙向加速等特征。同時人口紅利優勢減弱、人口素質有待提高、人口自然增長創40年來新低等問題,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出新的挑戰。

一、發展現狀

1.人口總量平穩增長,增速有所放緩。2019年,全省常住人口為6365.9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4.5%,居全國第8位、中部第3位;比2018年增加42.3萬人,增長0.67%,增速減緩0.43個百分點;比2010年增加409.2萬人,增長6.87%,年均增長0.74%。全省戶籍人口為7119.4萬人,比2018年增加36.5萬人,增長0.52%;比2010年增加292.8萬人,增長4.29%,年均增長0.47%。常住人口年均增速快于戶籍人口0.27個百分點。預計按照現行生育政策,未來10年全省常住人口總量將持續保持低速增長。

2.人口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長人口創40年來新低。2019年,全省出生人口為76.3萬人,比2018年減少1.8萬人,為2012年以來最低水平;人口出生率為12.03‰,居全國第11位、中部第2位,比2018年下降0.38個千分點,為2005年以來最低水平。全省自然增長人口為38.0萬人,比2018年減少2.6萬人,為1980年以來自然增長人口最少的年份;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99‰,居全國第11位、中部第2位,比2018年下降0.46個千分點,為1980年以來次低水平(2003年為5.95‰)。

3.城鎮化進程穩步推進,“十三五”目標提前完成。2019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5.81%,低于全國4.79個百分點,居全國第22位、中部第5位;比2018年提高1.12個百分點,增速快于全國0.1個百分點;比2010年提高12.61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4個百分點。從1999年開始,全省城鎮化率始終保持增長1個百分點之上,2019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僅比我省“十三五”規劃目標低0.19個百分點,超序時進度19.7%,因此有望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

圖1  我省歷年常住人口及城鎮化率

4.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高齡老人占比上升較快。2019年,全省60歲及以上人口為1172.0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18.41%,這一比重居全國第14位、中部第3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28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18年提高0.07個百分點,增速比2018年減緩0.11個百分點。增速減緩是由于三年自然災害(1959-1961年)的出生人口大幅度減少,這部分人口陸續進入到60歲以上年齡組,導致老齡化增速出現暫時減緩現象,但到2021年后,老齡化率又將出現較大幅度提高,需引起高度關注,及早做好應對。全省65歲及以上人口為886.8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13.93%,這一比重居全國第8位、中部第1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36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18年提高0.96個百分點,增速比2018年加快0.37個百分點。全省80歲及以上高齡人口為162.4萬人,80歲及以上人口占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達13.85%,比2018年提高0.48個百分點,高齡老人增多將導致養老壓力增大。

5.區域間人口流動雙向加速,省際間流動更加頻繁。作為外出人口大省,2012年以前我省凈流出人口持續增加,2013年我省首次出現外出人口回流現象,至2018年已連續六年持續回流。隨著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2019年我省人口遷移出現“區域間人口流動雙向加速”的新特點。調查顯示,2019年我省省際流入人口為146.5萬人,比2018年增加14.6萬人;流出人口為1060.8萬人,比2018年增加12.9萬人,省際間人口流動更加頻繁。

圖2  我省歷年跨省人口流動情況

二、面臨挑戰

1.人口紅利優勢減弱,撫養負擔持續加重。從數量來看,我省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在2016年達到峰值,自2017年起開始逐年減少,2016-2019年分別為4318.0萬人、4317.2萬人、4311.4萬人和4275.3萬人;從占總人口的比重來看,自2016年起已連續4年下降,2015-2019年分別為70.06%、69.69%、69.02%、68.18%和67.16%。與此同時,我省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繼續上升,如果以65歲作為老年人口的起點,2015-2019年我省總撫養比分別為42.73%、43.49%、44.89%、46.67%和48.90%,即每100個勞動年齡人口大致要負擔的非勞動年齡人口數從42.73個上升至48.90個,人口紅利優勢減弱,人口撫養負擔持續加重。

2.育齡婦女繼續減少,生育意愿持續低迷。一是育齡婦女減少。2019年,全省15-49歲育齡婦女1449.7萬人,比2018年減少39.5萬人,比2010年減少253.1萬人;20-29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355.8萬人,比2018年減少36萬人,比2010年減少88.2萬人;育齡婦女總數的減少,尤其是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減少,直接導致出生人口減少。二是生育意愿低迷。受養育成本高、托育服務短缺、醫療資源不足、學前教育缺乏等因素影響,適齡生育群體的生育意愿在下降。2019年,我省符合生育政策的女性中,不打算生育二孩的占55.6%,比2018年提高1.7個百分點。育齡婦女理想子女數為1.77個,低于2.1個的人口更替水平,生育意愿持續低迷。

3.人才流失嚴重,人口素質亟待提高。一是高學歷人才流失較多。我省是一個教育大省,高校數量多、在校人數多,根據省教育廳發布的《2019年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報告》,截至2019年8月31日,全省已就業高校畢業生26.6萬人,其中在省內就業的畢業生占68.4%,在省外就業的占31.6%。從學歷層次看,研究生、本科生、高職專科畢業生在省外就業的占比依次為49.6%、37.9%、24.6%。雖然我省教育資源有優勢,培養高等人才較多,但不少畢業生流向外省就業,尤其是高學歷人才,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二是我省整體人口文化素質水平仍然偏低。2019年,全省1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僅占16.22%,占比不足20%;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16.48%;初中和小學文化程度人口占60.98%。全省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32年,相當于初中畢業水平。全省總人口文盲率為5.06%,文盲人口依然較多。

三、幾點建議

1.提高勞動力參與率。勞動資源利用率越高,越有利于延緩“人口紅利”消退的時間。我省作為勞務輸出大省,當前應改善就業創業的政策環境,吸引我省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創業,同時全面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大力發展服務業,降低創業創新門檻,抓好減費降稅等政策落實,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提高勞動就業率,實現勞動力充分就業。

2.刺激兩孩生育意愿。充分保障女性勞動權益,消除就業隱性性別歧視,確保生育權益的落實。建立完善并逐步實施兩孩家庭生育津貼、購房補貼、奶粉補貼、稅費減免、男性陪產假等獎勵和優惠政策。廣泛宣傳“全面兩孩”生育政策,營造良好的生育環境和社會環境,增強兩孩家庭的獲得感、幸福感,讓適齡的生育群體愿生、敢生。

3.提升人口文化素質。摸清各地青壯年、殘疾人、婦女等重點人群文盲底數,協調特殊教育機構和中小學教師資源,持續開展掃盲教育;將掃盲工作與全面脫貧、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結合起來,重點對農村地區進行多種形式的實用技術培訓。在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上下功夫,進一步完善高校畢業生留省政策,細化人才激勵機制,優化居住和生活環境,在落戶、購房、租房、子女教育、醫療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加強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就業和創業環境,創造更多二、三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就業機會,完善單位配套設施建設,為吸引人才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閱讀

2019年末,安徽省戶籍人口7119.4萬

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分別增長13.7%和10.1%,占比分別為40.1%和32.2%

六安市人民政府發布通知 部署人口普查工作

近日,六安市人民政府印發《六安市人民政府關于認真做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部署全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南县| 会宁县| 新乐市| 江都市| 来凤县| 横峰县| 安岳县| 惠安县| 鸡泽县| 贵港市| 平顺县| 红河县| 永定县| 类乌齐县| 垫江县| 宽城| 射阳县| 安仁县| 拜城县| 乌拉特前旗| 天祝| 南木林县| 虞城县| 常州市| 伊金霍洛旗| 嘉禾县| 东乌珠穆沁旗| 永靖县| 彭州市| 平湖市| 西宁市| 定南县| 新乐市| 宜丰县| 商洛市| 宁武县| 保靖县| 罗江县| 皮山县| 博湖县| 额尔古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