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孩子穿好,莫打的了!”、“以前有么子病”、“感覺墨楊”……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安徽醫療隊隊員們發現病區很多患者都是武漢本地人,特別是老年患者聽力不好,交流時總夾雜了大量的方言,這給醫生和患者的溝通帶來了不少難題。為此,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制作了“實用方言詞典”,供醫療隊隊員工作時使用。
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整建制接管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一重癥病區已達一周時間,隊員們在進入病區時發現病區很多患者都是武漢本地人,其中,又以老年患者居多。由于醫護人員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和面屏,老年患者本身聽力不好、普通話不標準,交流時總夾雜了大量的方言,這就給來自安徽的醫療隊員們在與患者溝通與治療上帶來不少難題。為此,在醫療隊和武漢當地志愿者們一起成立了武漢方言翻譯小組,在工作之余,擠出時間,通過在醫療隊內部收集大家在診療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方言難題,從醫療類、護理類、生活類等三大類出發,每兩位隊員負責一個類別的方言轉換,通過網上查找、詢問武漢當地人及醫護人員等方式,將三大類48項醫療隊日常所需要用的對話用武漢方言進行標注,形成常用對話方言小詞典,并在整支醫療隊內部進行流傳,供醫療隊隊員工作時使用。
“這本方言小詞典更加實用化、本土化,梳理的都是我們隊員自己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方言難題。有了這48項常用對話詞典后,我們在與患者交流的時候會比較方便。”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副領隊王錦權說,有些隊員還會用詞典上的武漢當地話和患者打招呼,比如“孩子穿好,莫打的了!(鞋子穿好,小心摔倒了!)”等,患者聽到我們用他們的家鄉話和他們打招呼,也會很開心,無形中也會加深彼此之間的關系,更有利于讓患者配合我們接受治療。
方萍 李軍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