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月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肝病研究所研究發現,在某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很有可能提示糞便中有活病毒存在,并可通過糞口傳播,這種傳播途徑意味著什么?應該如何進一步進行防控?對此,安醫大公共衛生學院流統系老師包玉清和葉冬青進行了分析和解答。
糞口傳播也稱消化道傳播,是指病人的糞便中存在病原體,排出體外后造成環境、水源或者食物污染,人們接觸到這些污染物后可能經消化道造成感染。另外接觸傳播也可能是糞口傳播的一種形式:人們接觸到糞便中的病毒顆粒污染的物件,再通過呼吸道或者消化道感染疾病。
和呼吸道傳播相比,糞口傳播的能力相對弱一些,但也不容忽視:
1.食物或者飲水不干凈
“糞口傳播”中離我們最近的便是食物或者飲水本身出了問題。比如很多農村還有用井水的習慣,下雨天便有可能導致周圍的豬圈、羊圈甚至人多廁所里的大便隨雨水流入井中,直接污染水源。還有很多食物也是,很多蔬菜都是直接用糞便澆灌施肥的,因此也會粘上糞便中的病原體。
2.如廁后洗手不充分
人們在如廁后,手上不可避免的會沾上不少病原體,這些病原體并不是肉眼可見的。而很多人沒有養成很好的衛生習慣,只是草草的沖洗一下,導致病原體長時間停留在手上,這樣在用餐進食過程中,這些病原體也就會經口進入消化道,引起感染。
3.沖水馬桶也是禍亂之源
現在大部分人已經告別了旱廁,住進樓房并用上了非常干凈舒適的沖水馬桶,但并不等于絕對的潔凈了。有研究指出,若沖水時,馬桶蓋是打開的狀態,馬桶內的氣旋最高可將病原體帶到6米高的空中,并停留數小時之久。而大分部家庭習慣將牙刷等洗漱用品與馬桶共處一室,十分容易受到污染并悄無聲息地將病原體帶入口中。
4.下水道污染
病毒會通過下水道污染整個下水道系統,對于下水道密封性不適特別嚴格的水區,一旦有反水、漏水的情況出現,極有可能出現社區的大規模感染。
因此,預防糞口傳播應從細節入手,防微杜漸:
1.要加強手衛生
盡量減少接觸公共場合的公共用品和部位;從公共場所返回后以及飯前便后,用洗手液并流水洗手。日常生活中,要不定時洗手。
2.喝開水,食物充分加工
人類之所以和動物有區別,很重要是人類以熟食為主,而進食熟食也讓人類的身體健康情況提升了很多,因此壽命比動物要延長好多,畢竟食物的煮熟加工過程就是一次消毒過程。
3.重視廁所的使用和消毒
(1)與確診病例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在居家隔離時除了要戴好口罩、避免和其他人接觸外,最好單獨使用廁所,不和家人公用。
(2)定期對馬桶進行消毒,減少污染使用消毒劑。蓋好蓋子再沖馬桶,減少沖刷時水霧的產生,增加馬桶的密閉性。
(3)對于農村旱廁的防治清潔,使用消毒液、漂白粉對旱廁進行消毒處理,即可達到預防的目的。
4.加強下水道密閉性的同時,嚴格把關下水道的污染處理
相關污水處理環節需嚴格執行污水無害化處理的規范,在符合規范的下水道處理方式下,保證殺滅病毒。
殷澤文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