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全椒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鄉村振興戰略“20 字”總要求,圍繞“鄉村+”,聚焦“四個一”,努力探索一條人無我有、科學發展、符合實際且成效明顯的鄉村振興之路。
一只蝦富裕一方人
全椒縣素有皖東“魚米之鄉”美譽。近年來,該縣堅持把養好“一只蝦”作為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依托宜漁稻田資源優勢,整縣域推廣“稻蝦連(共)作”模式,實現“蝦稻共贏、一水雙收”。
位于全椒縣二郎口鎮的首批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
“蝦稻連作”主要是利用水稻和龍蝦生長的時空錯時種養,在水田中進行綠色循環作業,龍蝦為稻田“除草、松土、增肥”,稻田為龍蝦“供餌、遮陰、避害”。實施“稻蝦連作”可畝產水稻500 公斤、龍蝦150 公斤以上,畝均獲利3000 元以上,綜合效益最少相當于傳統水稻種植5 倍以上。與此同時,由于蝦稻共生,綠色環保的稻蝦米成為市場“寵兒”,價格飛漲。
“政府引導、協會合作、大戶帶動”。全椒縣委、縣政府大力推廣“稻蝦連作”模式,全縣龍蝦養殖面積由2018 年14 萬畝猛增近30 萬畝,稻蝦產值超15 億元,目前已建成萬畝示范區2 個,千畝示范片10 個,百畝以上大戶600 多個。全縣3000 多戶家庭,2 萬多人直接從事稻蝦產業,370 戶900 多名貧困人口通過“一只蝦”實現脫貧致富。
2018 年1 月,“全椒龍蝦”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全椒龍蝦尾肥體壯、殼薄肉厚、市場緊俏,在長三角地區具有較高的認可度和美譽度?!俺噫偂迸菩↓埼r被評為安徽省著名商標;“蝦禾”牌大米榮獲全國首屆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創新大賽優質漁米金獎;“蝦田秈米”獲得中國綠色食品中心“綠色食品”認證;“百子銀花”牌龍蝦、蝦田米,均榮獲第二屆中國國際現代漁業暨漁業科技博覽會金獎。
一粒果建生態全椒
薄殼山核桃又名美國山核桃、碧根果,營養豐富、高產優質,兼具食用、藥用、造林等價值,是極富戰略意義的木本油料植物。全椒縣把種好“一粒果”作為推進鄉村振興和建設“生態全椒”的關鍵舉措,目前薄殼山核桃產量和種植面積都穩居華東地區首位。
農民在搬運小龍蝦產品。
舉辦中國首屆碧根果采摘節。全椒縣以“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的造林思路,依托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安徽省森林城市的綠化基礎,研究制定《薄殼山核桃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有計劃打造薄殼山核桃特色產業。2019年,全椒縣共產薄殼山核桃100多噸,占全國總產量的20%,成為我國名副其實的“薄殼山核桃之鄉”。
政策扶持是關鍵。該縣對成片發展薄殼山核桃并通過年度檢驗的,在享受五年土地租金減半基礎上,成片種植100~300 畝,每畝再補助600 元,400 畝以上每畝再補助1000元,同時享受省、市有關補助。
突出科技支撐。通過政府牽線搭橋,鼓勵支持造林主體與中國林科院、安徽省林科院、安徽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達成產學研合作關系,共建山核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目前,已建立國家級示范基地6 個,并組建了全國首家以山核桃為主攻方向的博士工作站。同時,我們還成立了薄殼山核桃產業協會,按照“群眾點菜、協會傳菜、大戶送菜”的思路,定期組織能人大戶、造林能手向普通農戶特別是貧困戶送去造林撫育、病蟲害防治、施肥等實用技術信息,帶動更多的群眾致富增收。
一環線聚焦鄉村旅游
全椒位于江淮分水嶺,呈“三山五丘二分圩”特別地貌,生態資源非常豐富,同時又是“千年古縣”及大文豪吳敬梓的故里,旅游開發潛力巨大。近年來,該縣把建設“一環線”作為推進鄉村振興和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一號工程”來抓,大力推動全椒慢城旅游區建設,將全椒打造為華東知名旅游目的地?!奥恰痹从谝獯罄?,旨在放慢生活節奏,是當前國際上最前沿、最受游客歡迎的城市旅游開發形態。
農民在薄殼山核桃林間勞作。沈果/攝
2012 年以來,全椒縣依托生態、區位、文化、產業等資源稟賦,在4 個核心鎮科學布局、精致建設了10 個美麗鄉村,“串珠成鏈”、畫龍點睛,沿途的碧云湖、神山、襄河等山水河湖風光,形成55 公里“美麗一環”,核心區面積達150平方公里。
學習借鑒南京、高淳等地,邀請國際一流團隊規劃設計,按照“全域旅游”發展思路,有效整合“三山、兩河、三湖”等旅游資源,統籌規劃全椒慢城旅游區,確定了“一核一環三板塊”的慢城空間格局,以山水田園為基地,以鄉土文化為特色,營造田園慢生活為目標,積極打造“美麗一環”、滁河風光帶等一批旅游線路,開展“桃花節”“龍蝦節”等一批文旅活動,重點規劃建設西部山區“山慢城”、東南部滁河風光帶“水慢城”、縣城太平古鎮“文慢城”三大板塊,總面積約800平方公里。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本著尊重自然的理念,不搞大興土木、保持鄉村原有肌理和風貌,留住人文風俗,留住鄉愁記憶。注重保護和傳承鄉村傳統文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涵,不斷提升全椒慢城的文化魅力。
一班人聚力鄉村+黨建
基層黨組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心骨”。近年來,該縣把當好“一班人”作為推進鄉村振興和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核心保障,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抓好脫貧攻堅、平安創建、信訪維穩等各項重點工作。
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最大民生工程,帶領全縣2.6 萬名共產黨員,深耕扶貧一線,狠下功夫。選優配強貧困村“兩委”班子成員,黨員干部幫扶實現對貧困村、貧困戶“全覆蓋”。由2014 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村9 個、貧困戶7560 戶18200 人,貧困發生率5.19%,通過幾年努力,截至2019年底,全縣建檔立卡未脫貧僅為161 戶406 人,9 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已降至0.12%。
自行車運動愛好者在全椒美麗鄉村“一環線”上騎行。
當好平安守護人。首創“群防群治”模式,設立群防群治基金,在群眾家里安裝“小警鈴”、在重要路口設置“小崗亭”,組建各類平安巡邏隊124支2300多人,開展聯巡聯防。2018年推廣以來,該縣刑事案件發案同比下降22.76%,政法隊伍滿意度躍居全省第1位。
當好矛盾調解人。學習運用新時代“楓橋經驗”,結合全椒實際,創新構建“1+4+N”大調解格局,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進行集成式聯動,為群眾提供“一站式”調解服務,指針對群眾糾紛熱點難點問題,重點組建了醫療糾紛、訴前糾紛、交通事故糾紛、物業糾紛4 個行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
同時,還組建了“調解專家庫”、專職調解員等多支隊伍。目前,全縣年均調解糾紛5000件以上,調解成功率99%以上,社會和諧度和群眾滿意度明顯提高。
全椒縣養好“一只蝦”、種好“一粒果”、建好“一環線”、選好“一班人”,通過實干苦干加巧干,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奮力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全椒篇章。
蔡麗佳 沈果 望勤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素健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