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月7日上午,記者從安徽省氣象臺獲悉,我省去年平均氣溫為16.6℃,較常年偏高0.8℃;全年平均降水量944毫米,較常年偏少兩成,為2001年以來最少。根據氣候年景等級評估標準,2019年我省氣候年景較差。
去年8月中旬開始,我省多地發生不同程度旱情。(新安晚報資料圖片)
年均氣溫高于常年
我省去年平均氣溫達16.6℃,與2017年和2018年持平,為1961年以來第三高;亳州、渦陽、利辛、阜南、潁上、岳西、桐城、肥東、懷寧及休寧10個市縣為1961年以來最高年均氣溫。與常年相比,全省大部偏高0.5℃以上,其中沿淮淮北西部和淮河以南局部地區偏高1.0℃~1.6℃。
冬季氣溫偏低0.1℃,春、夏、秋三季分別偏高1.1℃、0.5℃和1.2℃。根據氣候學四季劃分標準,全省平均入春(3月9日)和入夏(5月12日)時間分別較常年提早10天和8天,入秋(9月27日)和入冬(11月24日)均推遲6天。
年降水量偏少兩成
2019年全省平均降水量944毫米,較常年偏少兩成,為2001年以來最少,蒙城和靈璧為1961年以來最少。從空間分布上來看,合肥以北為461~800毫米,大別山區及沿江為800~1200毫米,江南為1200~1967毫米。與常年相比,沿江江南接近常年水平,江北大部偏少兩成到五成。
降水時間分配也不均,冬季降水偏多近1倍,為1961年以來最多;而春、夏、秋三季分別偏少兩成、兩成和六成,秋季為1961年以來第二少。我省沿江江南6月17日入梅,7月14日出梅,均較常年偏晚,梅雨期偏長,梅雨量接近常年,梅雨強度正常;江淮之間出現1994年以來又一次“空梅”。
王兵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趙明玉
相關新聞
降水按下“暫停鍵” 陽光還在“躲貓貓”
6日夜到7日,我省出現明顯降水。從昨天上午開始,亳州、阜陽和宿州部分地區迎來了2020年首場雪。氣象部門預計,未來幾天我省仍以陰雨天氣為主,陽光暫難露面。
7日上午,亳州和阜陽多地降下了2020年的首場雪。中午時分,宿州市蕭縣也開始飄起雪花。在這場降水中,還伴隨著一位不速之客——冬雷。昨天清晨,合肥市出現明顯降水,5:30左右還出現了閃電和轟鳴的雷聲,驚醒了不少市民。由于冬天打雷比較罕見,引發了一些讀者的關注。合肥市氣象臺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冬天打雷雖然不常見,但并非“異象”。在南方多地的氣象數據中,都曾出現過冬季雷電活動記錄。該工作人員介紹說,在我國雷電活動多發生在6月至8月;一般來說,雷電的形成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即空氣中要有充足的水汽和使暖濕空氣上升的動力,同時空氣要能產生劇烈的上下對流運動。此前,我省中南部地區在強盛的暖濕氣流控制下,氣溫明顯偏高,在遭遇南下的冷空氣時,冷暖氣流交匯就容易引發雷電。
這輪大范圍降水于昨夜暫停,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受冷空氣及降雪影響,8日淮河以北地區最低氣溫達-3℃~-1℃。氣溫降到冰點以下,地面濕度較大,道路結冰風險較大。昨天傍晚,碭山縣和蕭縣就已發布了道路結冰黃色預警信號。此外,中央氣象臺發布的大霧預警顯示,預計8日上午我省北部等地有大霧天氣。道路結冰加上大霧,駕車出行的朋友請注意安全。
據預報,接下來我省仍為陰雨天氣,陽光仍暫難露面。省氣象臺昨天傍晚發布的天氣預報顯示,8日淮北地區陰天到多云,淮河以南陰天;8日夜里到9日白天全省陰天,沿淮淮河以南有小雨或雨夾雪。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趙明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