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根據農業農村部、財政部、人社部相關要求,2019 年年底前,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區完成漁民退捕,率先實行全面禁捕;2020 年底前,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護區以外水域要完成漁民退捕,暫定實行10 年禁捕。這一空前嚴格的禁漁措施,為長江流域擺脫“無魚”困境帶來了希望。
近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探訪長江安慶段、池州段、蕪湖段,了解各地禁漁令實施情況以及當地漁民的安置情況。
長江池州段
一個月前開始禁漁引導漁民退漁轉產
自2019 年12 月1 日起,長江池州段實行全面禁漁,期限暫定至2030年12月31日。去年12 月1 日這天,池州市還舉行了長江(池州段)全面禁漁啟動儀式。
漁政執法人員在拆解漁船。
池州市位于長江中下游的南岸,有162公里長江岸線。據介紹,池州境內有水生生物保護區5 個,其中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3 處,分別是位于貴池區的秋浦河特有魚類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位于東至縣的黃湓河鰕鯱魚青蝦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涉及池州、安慶兩市江段的長江刀鱭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涉及池州市貴池區江段的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涉及池州市江段的安慶市江豚自然保護區。
長江池州段全面禁捕啟動儀式,標志著池州市長江全面禁捕工作提前進行。據池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員介紹,從2019 年7 月份開始,此項工作所涉及的貴池區及東至縣經調查摸底、嚴格審核、建檔立卡、漁船拆解、注銷證書等程序,將相關水域1259 艘相關船只減退出水面,其中在冊機動漁船431 艘、住家船259 艘、輔助漁船569 條。“目前這些船只中的絕大多數已完成拆解工作,池州市已提前全面完成省里下達的禁捕任務。”
據介紹,為加快做好退漁轉產工作,池州市已培訓退漁轉產漁民800 余人,并通過各種途徑安排適合崗位就業。“貴池區和東至縣在漁民集中區先后舉辦了中式烹調、電動縫紉、電工培訓等培訓班,助于漁民重新就業,同時還采取多種形式促進就業。”池州市相關部門人員介紹,下一步,他們還將繼續為漁民做好各項服務,讓他們真正安心離船。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春友
長江安慶段
干流漁船全部拆解捕魚者變身護魚人
因水生生物資源豐富,長江安慶段一度是江豚及各種野生魚類的樂園。然而由過度捕撈及水上運輸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近年來,長江魚類種群數量銳減。為有效恢復長江安慶段水生生物資源,2020 年1 月1 日起,安慶市將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施有針對性的禁捕政策,暫定禁漁期10 年。目前,長江干流安慶段漁船已全部拆解;有的老漁民有了新工作,由漁民變身“護魚人”。
長江干流漁船已全部拆解
“漁家住在水中央,兩岸蘆花似圍墻,撐開船兒撒下網,一網魚蝦一網糧。”這是黃梅戲《天仙配》中的經典唱段,過去,生活在長江安慶段的漁民,幾乎都是哼著這支曲子開始一天的捕撈工作。長江安慶段干流全長165公里,境內有大中小湖泊152 個,總面積150多萬畝。然而水利工程建設、水質污染、繁忙的航運、非法采砂、非法捕撈都給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帶來威脅。
根據統一部署,2020 年1 月1 日起,安慶市10 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和長江干流安慶段及華陽河、皖河等2 個重要支流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暫定禁漁期10年。
據安慶市農業農村局漁業漁政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早在2017 年,安慶市便已實施減船退漁工作,修復水域生態環境。經摸底,長江干流安慶段和長江支流皖河共有專業漁民825 戶,共有捕撈漁船1006 艘。其中,長江干流安慶段流經宿松、望江兩縣和大觀、迎江兩區,四個縣區均有專業漁民,共計512 戶。皖河有專業漁民共計313戶。截至2019 年6 月底,長江干流漁船已全部拆解,提前完成減船任務。
為確保常年禁捕后漁民生活,安慶市將積極穩妥引導退捕漁民轉崗就業創業,保障退出捕撈漁民的基本生計,確保漁民退得出、穩得住、能小康。對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建檔立卡,確保獎補資金足額到戶、配套措施保障到人。
有的捕魚者變成了護魚人
除了長江干流,安慶一些地方的內湖、內河也掀起了禁漁、護魚的熱潮。岳西縣店前鎮后河村廣新河、百合河野生小河魚資源豐富。近年來,河魚價格上漲,一段時間,前來后河村網魚、電魚、毒魚現象時有發生。
2019 年4 月,后河村安排公益性崗位,成立一支由6 名隊員組成的護魚隊,每天在河道邊巡邏,監督制止村民在河道放網和電魚,一旦發現收繳捕魚工具,并移交該鎮綜合執法隊處理。成立至今,該村護魚隊共制止電魚、捕魚等違法行為12 起,非法電魚、捕魚現象大為減少。
據了解,目前,店前鎮銀河、天臺等11 個村均成立護魚隊,護魚隊員有65 名,有的捕魚者變成了“護魚人”。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六喬
長江蕪湖段
出臺漁民安置方案解決漁民上岸生活
近日,蕪湖市相關部門出臺蕪湖市長江重點水域漁民退捕轉產實施方案,解決退捕漁民上岸、安居、生活、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等基本需求。
漁政:將妥善安置退捕漁民
目前蕪湖市持證漁民共1000 余戶,長江蕪湖段全面禁捕后,當地以捕魚為生的漁民該如何安置?
蕪湖市漁業漁政管理中心凌曙光主任告訴記者,蕪湖市在2019 年12 月底前,已完成全市水生生物保護區、長江干流蕪湖段及漳河等水域385艘捕撈漁船退捕轉產工作。
2020 年1 月1 日起,蕪湖市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2020 年6 月底前,完成長江干流蕪湖段及其水陽江、青弋江、漳河和裕溪河等重點水域649 艘捕撈漁船退捕轉產,捕撈漁船全部拆解;2021 年1 月1 日起,長江干流蕪湖段及其重要支流全面禁捕。
近日,蕪湖市相關部門已出臺了蕪湖市長江重點水域漁民退捕轉產實施方案,解決退捕漁民上岸、安居、生活、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等基本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此方案僅針對系統登記在冊并核準的漁民身份及漁民家庭。2016~2019 年已退捕的漁民,按上述規定納入保障范圍。
“2019 年,我們僅在蕪湖市漳河流域就退(退捕轉產)了168 艘船。”凌主任告訴記者,“蕪湖市區僅有三山區龍窩湖細鱗斜頜鲴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按照規定現在已經禁捕了。”
不在保護區范圍的水域,今年3月1日前,有捕魚證的漁民仍然可以按規定進行捕魚,3月1日后就進入以往的禁捕期了。2021年1月1日起,長江蕪湖段就實行全面禁捕了。
漁民:禁捕對生活影響不大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蕪湖青弋江邊,看到青弋江兩岸仍然有不少漁船停靠在岸邊。記者數了一下,僅僅中江塔往中山橋附近岸邊停靠的就有60多條漁船。
64歲的漁民王大川告訴記者,他年輕時跟父親從揚州來蕪湖,以捕魚為生,他的三個女兒,現在只有老二仍然在江邊捕魚。“我算了一下,我的補償款加在一起有18萬左右。”王師傅說,現在蕪湖江邊每天仍有近百條漁船,漁民一年捕魚平均有3萬多元的收入,而王師傅有“捕刀證”(捕撈刀魚證),所以收入略高一些。
在蕪湖“八號碼頭”附近,一位姓潘的大姐告訴記者,她今年53 歲,已經做了將近30年的漁民。“目前我們還在以打漁為生,等到正式禁捕,我也就‘退休’了。”潘大姐告訴記者,她有3 個孩子,都不是漁民,所以長江禁捕對她家的影響不大。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孫芮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