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鐘聲敲響,我們告別碩果累累的2019,迎來充滿希望的2020。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即日起,新安晚報開辟“決勝小康看江淮”專欄,報道江淮兒女站在歷史的關鍵時期,櫛風沐雨,砥礪奮進,不負眾望,決勝小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從一名背著行囊外出的打工仔,到浙江湖州一家服裝龍頭企業的負責人,潛山市黃鋪鎮黃鋪村村民黃華送選擇了“鳳還巢”,回鄉開始自己的二次創業。現在,黃華送的制衣廠一年有100 萬的純利潤。黃鋪村黨委書記王紹南說,如今村里像黃華送這樣回鄉二次創業的還有很多,他們不僅將自己的企業經營得紅紅火火,也帶動了家鄉發展。
黃華送正在接受本報記者釆訪。
走在黃鋪村寬闊平坦的村道上,一眼望去,村莊屋舍錯落有致,面貌煥然一新。
“為了打造宜居村莊,黃鋪村先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工作抓起,集中力量改善村民生產生活的條件。”黃鋪村黨委書記王紹南說,環村道路、入戶小路硬化后,村民不用再走泥巴路,農產品可以直接運到家,降低了勞動強度,小車還可以直接開進自家院子。
鄉村美了,吸引不少在外打工的游子“鳳還巢”。潛山黃鋪村村民黃華送是其中之一。
1994 年,黃華送背著行囊去了浙江湖州,從一個小小的打工仔做到服裝廠部門主管。有了一定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黃華送在湖州創辦了自己的服裝廠。精湛的技術加上成熟的運營管理,黃華送的服裝廠一度成為湖州龍頭企業。
“在外面始終沒有歸屬感,還是想回家,家里老人需要照顧,孩子在外面上學也不方便。”黃華送說。2014 年,黃華送回到家鄉潛山黃鋪村,開始了自己的二次創業。“回家干!把服裝廠搬到村子里來。”現在,黃華送的制衣廠一年有100 萬的純利潤。
“現在我們制衣廠有二三十人,基本都是當地村民,他們每個月能領到5000 到6000 元,其中有幾人是貧困戶。”黃華送說。
每隔幾天,黃華送就要挨家挨戶去“收”衣服。“村民可以把衣服拿到家里做,做好了,我去‘收’。這樣,村民們在農閑時又可以多一份收入。”
黃華送說。現在,黃華送主要通過線上銷售制衣廠的衣服。除了制衣廠,黃華送還在村口開了一家酒店。回想起當初返鄉創業的決定,黃華送慶幸自己做出了正確選擇。
與黃華送一樣,33 歲的黃太從韓國春川大學畢業后,在上海找到了一份房產工作。2017年,黃太看準藍莓在東南亞國家的市場需求,毅然決然回到家鄉黃鋪村種植藍莓。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六喬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