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上大學時,她主動前往農村支教;畢業后,她報名參加國家“特崗計劃”,成了一名特崗教師,她也從“嬌姐”成了“ 嬌嬌老師”——她叫張玉嬌,已經堅守農村教育戰線近十年,始終牢記自己教書育人的初衷,并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堅守是對的。
張玉嬌(中)和孩子們在一起。(受訪者供圖)
2009 年,正在安慶師范學院(現為安慶師范大學)讀大四的張玉嬌主動參加了樅陽縣老灣中學的頂崗支教。“當我參加頂崗支教、真正走進基層后,才知道當地的教育資源有多匱乏。作為一名未來的人民教師,我有責任和義務為基層教育事業貢獻力量。”張玉嬌說,“畢業后我選擇當一名特崗教師,在基層教育事業上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2010 年7 月畢業后,張玉嬌放棄了更好的就業機會,報名參加了國家的“特崗計劃”,來到樅陽縣長沙初中,成了一名特崗教師。
樅陽縣長沙初中位于江心孤島,來回都要坐渡輪,辦學條件艱苦,同批來的教師陸續離開,但張玉嬌一直在這里堅守了近5 年。“不是沒有動搖過,因為交通不便,外祖父去世我都沒能見他最后一面。”她說,“每當放假回家,孩子們送我到渡口都會問我一句‘老師您還回來嗎’,他們的這份不舍和牽掛就成了我堅守初心的動力。”
除了擔任英語老師和班主任,并負責學校團委和少先隊工作外,張玉嬌還開辦了“留守兒童之家”,為學生免費提供圖書借閱、課后輔導等工作。“我想多做一點,為孩子們提供更好的學習機會和學習環境。”張玉嬌說,“我的責任就是做溝通小島與外界的‘輪渡’,讓島上的孩子多見識見識外面的世界。”
從畢業到現在已扎根基層近十年的張玉嬌說:“我始終牢記教書育人的初衷,堅定理想信念,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堅守是對的。另外,我和學生之間的深厚感情是我克服一切困難的力量源泉。”從“嬌姐”到“嬌嬌老師”,變的是稱呼,不變的是學生對她的喜歡。
“在大學期間參加頂崗支教工作,既鍛煉了我的能力,也讓我了解了基層教育的現狀,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張玉嬌說,希望母校的學弟學妹們也能積極參加頂崗支教,將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結合起來,明確自己的初心,擔當起立志從教、服務社會的使命。
韋明慧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見習記者 余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