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8月27日,全省鄉鎮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站建設現場會在亳州市召開。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徐恒秋主持會議并講話。全省各市分管市領導和市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會議旨在總結今年以來亳州市鄉鎮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站建設情況,交流典型經驗做法,學習推廣亳州市鄉鎮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模式。
今年5月以來,針對基層環保“忙時全上陣、平時無人抓”的局面,打通生態環境保護、監管的“最后一公里”,亳州市在全市各鄉鎮設置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站。把生態環境、保護監管觸角伸向基層末端,利于及時發現生態環境問題,提升解決處置效率,建立健全基層環境保護工作長效機制
在經驗交流會上,亳州市委書記汪一光從組建機構、夯實基礎,實現基層環保工作“有人干”;落實責任、完善機制,明確基層環保工作“干什么”;加強培訓、嚴格考核,確保基層環保工作“干得好”等三個方面,介紹了亳州市健全鄉鎮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體制改革情況。
徐恒秋強調,“沒有一支環保鐵軍,就沒有生態文明之花”。基層“忙時全上陣,平時無人干”現象在全省各個地市普遍存在,農村已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農村,農村也有城鎮也有企業,不能始終用老眼光、老辦法來管理農村生態環境,因而基層的這支隊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與會各市要積極學習借鑒亳州先進經驗,推進基層生態環境保護機構建設。
與會者還觀摩了譙城區十八里鎮和魏崗鎮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站的建設、運轉等情況。
孫凌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毛金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