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今天下午,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我省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止攻堅戰達到預期目標。然而,今年第一季度,全省 PM2.5平均濃度同比反彈,相比2018年同期上升1.8%,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依然嚴峻。
據悉,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全省秋冬季PM2.5平均濃度為6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2%,16個市重污染天數累計為105天,同比減少52天,秋冬季空氣質量改善明顯。不過,今年一季度,全省除亳州、宿州、馬鞍山、蕪湖、池州、安慶、黃山外,其余9個市PM2.5平均濃度均不降反升,其中六安、阜陽兩市升幅較高,分別達22.4%和15.7%。六安、阜陽、淮北、滁州4市未完成秋冬季空氣質量改善目標。
會上分析原因在于:一是重污染天氣傳輸性影響突出。二是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污染物累積。三是本地源管控不到位,污染物“削峰”效果不明顯。
從省大氣辦組織的督查和暗訪情況看,部分市工作措施針對性不強,城市管理水平較低,治理措施也未真正落實到位。部分企業單位未嚴格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措施,減排比例達不到要求;部分工業園區及一些“小散亂污”企業無組織排放嚴重,多數市餐飲油煙、露天燒烤整治、高污染燃料禁燒(散煤)不徹底;建筑工地揚塵整治標準不高,渣土運輸仍然處于無序狀態;城市機械化清掃、灑水覆蓋面不夠,多數城郊結合部、輔路等揚塵污染較重。這些問題反映出各地本地污染源管控仍有疏漏,導致全省整體削峰效果不夠明顯。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