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黨政代表團前來黃山市考察。在兩地區域合作工作交流座談會上,兩市簽署了“1+9”一攬子合作協議——
1月10日,黟縣“西遞宏村”號高鐵在上海火車站首發,成為馳騁在杭黃線上的“流動名片”。次日,來自黃山、上海、杭州三地的數百名道德模范、勞動模范、環衛工人等通過“乘高鐵游滬杭”“冬游黃山U你真好”等大型公益活動體驗了免費的高鐵之旅。
去年底通車的杭黃高鐵,讓同飲一江水的新安江上下游兩地間朝發夕歸。曾經不可想象的事,真真切切地變為現實。
其實,在杭州都市圈擴容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不可想象的不僅是黃杭兩地的時空距離拉近了,還有兩地邁入“同城時代”的一體化發展格局。
千年一江同舟渡
——自古及今,黃山人沿著新安江走出大山、擁抱大海,與下游地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發展格局
“源頭活水出新安,百轉千回入錢塘。 ”奔騰不息的新安江,把“人間仙境”黃山和“人間天堂”杭州緊緊連在一起,見證了兩地經貿文化往來的昔日繁華。
黃山與杭州山水相連、人文相親,兩地曾同屬會稽郡,交往歷來十分頻繁。當年的徽商沿著新安江水路和徽杭古道東進浙江、走向全國,稱雄明清商界三百年。
山那邊是海,山外的世界很精彩。千百年來,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與綿延千年的吳越文化交匯交融、歷久彌新,為黃杭兩地合作交流注入活躍的文化因子。黃山建市后,東向發展一直是其重要的發展戰略,建成的第一條高速公路是徽杭高速,推出的第一條世界級黃金旅游線是“名山(黃山)、名城(上海)、名湖(西湖)”線路。
2012年起,黃山與杭州兩市作為主體,承擔了皖浙兩省開展的全國首個跨省流域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共同探索出一條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途徑,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安江模式”。
去年10月,黃山加入杭州都市圈,成為浙江省外唯一的城市,這標志著新安江上下游的黃杭兩地由“共飲一條江”邁向“共享一個圈”。黃山市工商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吳立民介紹,目前,杭州都市圈在黃山市投資興辦企業近300家、總投資額逾200億元,帶動5萬余人就業。新時代的徽商也積極投身杭州都市圈創業興業,在杭州、湖州、嘉興、紹興、衢州等地創辦企業200余家,有4萬多黃山人融入當地的建設和發展。
1月17日,杭州都市圈新春旅游惠民大聯展在杭州舉行,這是黃山首次參與杭州都市圈旅游推介活動。本次聯展上,杭州都市圈6個成員城市推出280多項旅游產品和160多項惠民舉措。黃山市旅委主任徐達河介紹,浙江是黃山市僅次于安徽的第二大國內旅游客源地,去年游客占比達13.87%。杭黃高鐵開通后,沿線居民出游呈快速上升趨勢,僅元旦假期就發送旅客10.3萬人次。
黃山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院長胡永政認為,黃山市堅持東向發展、融入杭州都市圈,不僅基于區位、交通等因素,也有優勢互補、產業對接等考量,更重要的是杭黃兩地自古及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發展格局。
山海合作一體化
——立足優勢互補,著眼同頻共振,黃杭兩地全方位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進程,放大“1+1>2”的疊加效應
1月5日是全國鐵路最新調圖運行的第一天。當天,杭黃鐵路旅游聯合推廣活動在杭州啟動。
“1月5日起,杭黃高鐵班次從11趟增至33趟,節假日和高峰期還將增加。 ”黃山市副市長李高峰介紹,兩地旅游部門將以杭黃高鐵通車為契機,共同打造“中國東部自駕游天堂”品牌和國際會獎旅游目的地,聯合推出杭黃世界遺產經典游、 “名城—名江—名湖—名山—名村”、“皖浙1號旅游風景道”等旅游產品線路,探索建立旅游市場監管、執法互動協作以及旅游聯動優惠機制。
黃山市旅游業態豐富,文化積淀厚重,生態資源優異,杭州市信息經濟一馬當先,現代服務業和文創產業走在全國前列。兩地如何通過優勢互補實現同頻共振?黃杭兩市簽署的“1+9”協議勾勒了合作發展“路線圖”:
——商務部門加大要素資源整合,共同建設杭黃電子商務產業園。杭州市積極引導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信息經濟、文化創意、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和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優先向黃山延伸;黃山市在優惠政策配套等方面向杭州傾斜,支持杭州相關園區和企業到黃山投資興業。
——農業部門引導杭州市農業龍頭企業在黃山市建立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引導黃山市農業龍頭企業在杭州市開設農產品銷售點。同時,利用杭州市農辦與杭州電視臺合作平臺,宣傳黃山市鄉村產業發展情況、農產品品牌、鄉村休閑旅游等情況。
——經信部門充分發揮杭州市高端產業引領、黃山優勢產業配套互補的作用,推進黃山產業數字化,構筑跨區域的產業鏈。杭州把在工業互聯網等數字產業化方面的領先優勢和行業數據資源開發的先行優勢,集成的數字產業智慧應用成功模式,優先向黃山推廣和輸出。
——兩市經濟開發區圍繞綠色食品、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文化創意、商貿金融類項目開展合作交流。在黃山經濟開發區共建“杭黃產業合作園”,為黃山經濟開發區主導產業發展“延鏈、補鏈”。
“黃杭兩市政府這次簽署的協議中,明確提出了探索共建‘飛地經濟’合作新模式,值得關注。”胡永政認為,這意味著兩地將打破行政區域藩籬,在更大范圍內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產業有序轉移。
前不久閉幕的黃山市兩會上,黃山市政協委員、黃山菲英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孟子認為,杭州都市圈內有眾多國內一流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有互聯網企業巨頭,隨著時空距離的拉近,人才資源優勢進一步突顯,企業必須緊緊抓住這個機遇,加大產學研合作,學習先進企業的理念思維,推動企業發展。
人文共美譜華章
——強化互動融合,突出機制共建,進一步增強兩市居民幸福感和獲得感,攜手打造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樣板
從最初的東向發展戰略,到2015年簽署深化合作交流協議,再到日前確定聯手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打造杭州都市圈合作示范區,黃山市與杭州市的每一次牽手,核心指向都是加快經濟發展、提高民生福祉。 1月上旬,黃山市出臺《關于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推動發展規劃一體化,在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產業合作、公共服務等方面構建立體化、全方位融杭新格局,與杭州都市圈城市實現協調聯動發展。
在1月4日舉行的黃杭兩市區域合作工作交流座談會上,記者聽到雙方講得最多的是“一體化”“一張圖”“一盤棋”“一卡通”。根據協議,兩市將在機制共建、規劃共繪、環境共治、旅游開發、設施互通、產業共興、民生共享、人才交流等方面形成合力,全面推動城市規劃、基礎設施、產業格局、要素市場、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的一體化,攜手共建杭州都市圈合作示范區。
黃山市發改委主任丁士禮介紹,“一張圖”就是按照區域綜合交通規劃的要求,積極推進杭州—臨安—績溪—黃山高鐵建設,加快推進黃千高速公路建設,打通兩地間斷頭路、盲腸路,推進跨區城公交專線覆蓋,加快新安江水上公交一體化改革和服務創新,實現交通基礎設施更高質量的融合互通。 “一盤棋”就是兩地在生態保護和利用、產業政策和規劃等方面突出通盤考量,推進新安江上下游一體化保護和發展,讓“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成為這一區域最鮮明的標識。 “一卡通”就是兩地率先實踐跨區域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合作,發行“杭州都市圈·黃山卡”,在公共交通一卡通上先行先試,實現杭州、黃山兩地持卡市民乘坐公交車、地鐵、水上巴士及路邊停車、公共自行車租用等功能,試點建立杭州辦事服務App都市圈板塊,逐步推進杭州市與黃山市在公共服務領域內的移動化運用,給兩地市民在出行、就業、醫療等方面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
根據黃杭兩市簽署的“1+9”合作協議,雙方將完善多層次交流協作機制,讓溝通聯絡更順暢;完善多領域專項合作機制,讓項目落地更高效;完善全社會協同推進機制,讓共建共享更聚力,共同把黃山市打造成杭州都市圈的生態安全屏障、文化旅游示范、綠色產業新地、健康宜居樣板和西進南拓戰略支點。
黃杭兩市主要負責人一再強調,不斷拓展合作領域、豐富合作方式、創新合作機制、提升合作質量,加快實現黃杭兩地“設施全網絡、產業全鏈條、民生全卡通、環保全流域”,是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方向。 1月16日,黃山、杭州共推區域綜合交通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第一次聯席會議在杭州舉行;明天,黃山市經信委將專程前往杭州對接產業一體化合作發展。(記者 吳江海)
原標題:“同城化”如何推進發展“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