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時光如白駒過隙,我們告別2018年,迎來2019年。當新年的鐘聲在擁有3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譙城區上空敲響時,這塊孕育出無數燦若星辰風流人物的熱土,正煥發出蓬勃生機,成為中原大地的一顆明珠?;赝?018年,亳州市譙城區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8億元,增長9.5%;被省政府認定為全省制造業十強區;連續四年獲全省民營經濟三類縣(區)發展第一名;被評為全省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示范區、“中國最佳健康養生休閑旅游名區”;成功獲批“十三五”第二批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成為全省首批4個脫貧縣區之一,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勝利……
作為譙城區政府與央企中鐵置業打造的典型項目,位于城區渦河北岸的陵西湖,由兩年前的臭水溝變成了如今水陸面積約90公頃的生態公園。張延林 張磊/攝
產業升級更上一層樓
譙城區十八里鎮十八里村占地2000畝的中藥材種植基地,是亳州市中藥材種植的核心區域之一。在這里,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已開展多年。以往,農戶們種植亳白芍靠人力翻整土地,不僅速度慢,翻整深度、土壤疏松和土塊細碎程度都難以把握?;貏撧k后,推廣規范化種植。有了大型機械的幫助和種植標準的指導,譙城區中藥材種植讓藥農們種得明白,消費者買得放心。
多年來,譙城區大力推進質量興農,不僅在中藥材種植上實現了規范化,蔬菜、水果種植業也有了標準和規范。2018年,譙城區中藥材標準化種植面積、設施蔬菜面積、水果產業面積分別達30萬畝、35萬畝和3.5萬畝。新創建省級蔬菜標準園5個、標準化養殖示范場15家,新增農業“三品一標”認證19個,新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綠色食品原料基地9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達93%,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932家、家庭農場62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5家。
農業只是譙城區產業升級的一個“縮影”。2018年,譙城區特色產業發展迅速。花茶基地入駐企業240家,投入生產138家,產值15億元。日前,國家郵政局揭曉了“2018年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譙城區花草茶項目榮獲“金牌”,項目規模位居全省第一。這也得力于譙城區電子商務的大發展。2018年,譙城區新增農村電商網點60家、總數311家;華佗鎮獲批2017年度省級農村電商示范鎮。
技術創新極大地推動了產業升級的步伐。譙城區2018年實施技術創新項目69個。新認定高新技術企 業12家,總數達25家,實現總產值 81億元、增長20.6%。濟人藥 業“中藥大品種疏風解毒膠 囊二次開發的系統研究及應用”項目獲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藥都匯創邦”眾創空間等創新平臺獲批。
營商環境如春風拂面
2018年6月,亳州市一家 國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反映,該公司原坐落在譙城區工業園區內,公司自2015年作為招商引資企業整體搬遷入駐亳蕪產業園區,但地稅還在譙城區交納,導致在亳蕪園區不能正常享受作為招商引資企業應該享受的優惠政策。
譙城區“四送一服”辦公室收到反映后,立即聯系企業了解詳細情況,并把問題轉辦至區地稅局。區地稅局經核查后快速認真處理,7月初就將問題解決了。該企業對政府的服務態度和效率很滿意。
2018年,譙城區推進“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常態化,受理企業問題1331件,辦結率98.4%。開展“春風行動”,為企業招工4972人。扎實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創優“四最”營商環境。減少區級政府權力事項248項,編制公共服務事項921項。強化“互聯網+政務服務”,辦結事項160萬件,群眾滿意率99.7%。嚴格落實注冊資本認繳制、“一照一碼”等商事改革舉措,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
據統計,2018年,譙城區減免企業稅負1.65億元,惠及企業7389家;簽約項目77個,增長10%,總投資372.8億元,增長7.6%;引進億元以上項目47個,總投資365.9億元,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19個。62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45億元,130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10億元,146個區領導分包項目完成投資240億元。
鄉村振興讓生活更美
南有萬畝芍花海,北有萬畝氧吧,東有水果采摘,西有紅豆杉基地……十河鎮大周村從一個不起眼的小鄉村成為美麗鄉村示范村。每到周末或節假日,成群結隊的城市人紛紛開車涌入這個小村莊。游客們陶醉在鄉村美景中,吃喝玩樂在其中。游客的到來,不僅給小村莊增添了人氣,更是增添了財氣。去年,譙城區十河芍花養生小鎮入選首批省級特色小鎮,小鎮建設重點突出“花”的元素,圍繞碧桃花、芍花、菊花、牡丹花、藏紅花,建設陸地、水上、空中等觀花平臺,打造獨具亳州特色的小鎮。特色小鎮的建設,為大周村鄉村旅游注入了新活力。
2018年,譙城區結合全域旅游打造美麗鄉村;創建省級優秀旅游鄉鎮2個、AAA級旅游村莊2個,省級旅游示范村6個;新增十八里鎮柴洼特色示范村6個;新增十八里鎮柴洼特色民俗村等一批鄉村旅游點。古井白酒特色小鎮順利入圍省級第二批特色小鎮,十河芍花養生小鎮獲評省級特色旅游小鎮,大周村被列入2018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古井鎮藥王村田園綜合體項目被評為首批省級田園綜合體示范項目。
為了把鄉村振興向縱深推進,譙城區完成全區鄉鎮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2017年,13個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6個省級中心村和9個市、縣級自主中心村建設任務基本完成。新建、增容16個鄉鎮污水處理廠,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污水處理站達22個。完成15萬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和亳藥花海休閑觀光大世界二期治理工程。硬化非建檔立卡村通村道路工程220公里。
脫貧從“打贏”轉向“打好”
2017年,古井集團物流調度中心副總監許昌勇來到譙城區蘆廟鎮楊莊村擔任扶貧隊長。當時,村里13畝蓮藕喜獲豐收,但蓮藕價格持續走低。許昌勇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設計一款楊莊土特產大禮包“楊莊四寶”,將楊莊村特色產業所種植的小辣椒、紅薯粉絲、紅薯淀粉等產品與扶貧藕一起打包銷售,做成了一款大禮包。6000箱“楊莊四寶”全部售罄,凈利潤達20萬元。
亳州市譙城區譙東鎮閆窯村菊花種植基地,菊農正在田間采收菊花。劉勤利/攝
2018年,譙城區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共投入18.8億元,增長12.5%。夯實脫貧基礎,重點實施脫貧攻堅系列工程,推廣“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建設特色種養業扶貧基地,落實到戶項目3.2萬個,覆蓋扶貧戶2.8萬戶,覆蓋率達87.2%;494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總數2.3萬戶,占全區貧困戶總數的72%;58個貧困村建成特色種養扶貧基地60個,實現全覆蓋。統籌實施智力扶貧、金融扶貧、光伏扶貧、健康扶貧、就業扶貧等扶貧措施。強化扶貧對象動態管理,新識別貧困戶769戶1750人,整戶清退343戶898人。持續推進“重精準、補短板、促攻堅”專項整改,定期開展扶貧專項督導,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做到脫貧不脫幫扶、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項目。實現3884戶7571人成功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57%。
2018年8月10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貧困縣退出新聞通氣會,正式宣布譙城區退出貧困縣序列,如期實現脫貧摘帽。“步入新時代、站在新起點、踏上新征程。我們始終保持一份清醒,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從穩產業、穩就業、穩保障等方面入手,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有機銜接起來,全力做好從‘打贏’向‘打好’轉變這篇文章,努力讓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更加美好。”亳州市委常委、譙城區委書記金春龍說。
民生建設百姓得實惠
2012年,作為安徽省政府與中央企業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譙城區攜手中鐵置業集團,投入資金近40億元,用于合作區域內的拆遷安置、市政道路、管網、污水治理、生態公園等民生項目建設。分五期建設了安置房60萬平方米,如今已全部交付,4490戶居民告別老舊村莊和社區,搬進了高品質的樓房。投資約3億元建設陵西湖公園。昔日的臭水溝如今被一塊水陸面積近90公頃的現代江南園林所取代。建成后的陵西湖重現三河交匯原生態濕地風光。
老朱住在譙城區魏崗鎮衛生院護理中心。老朱剛來的時候行動不便,現在已經能拄著拐杖走路了。魏崗鎮衛生院護理中心對收住的失能五保老人進行集中醫養。醫生每天會來查房,詢問老人們的身體情況,了解他們的飲食和心理。除了醫生和護士,護理中心還配有護工,保證24小時隨叫隨到。這是譙城區積極探索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民生工程新模式,正在進行“醫養結合”探索與實踐,真正實現老人“病有所醫、失有所護、老有所養”。
據悉,2018年,譙城區32項民生工程全部完成。民生支出67.9億元,占財政支出89.3%。新增就業崗位1.5萬個,轉移農村勞動力2.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以內,被評為“全省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城鄉居民低保年人均保障標準一致,均提高至6720元。發放社會保險資金9.4億元。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參保143萬人。農村五保老人分散供養標準、集中供養標準分別提高36.8%、28%。失能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達到86%。改造農村危房2200戶。解決農村居民安全飲水問題4.3萬人。
亳州市譙城區五馬鎮吳小閣村,醫務工作者為群眾免費義診。劉勤利 攝
為了讓群眾獲得感更加充實,譙城區2018年財政性教育總投入12.5億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0所,維修改造農村義務教育學校176所,完成丹華小學、湯陵小學及7號、9號還原小區小學配套工程,亳州六中、十一中、二十中建設進展順利。敬老院劃轉衛生院試點、藥品聯動監管等多項醫改試點成效顯著。譙城區人民醫院項目正在加快推進。新建、提升改造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66個。各類文化產業單位達600多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達26個。五禽戲等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展。人民群眾安全感排名位居全省前列,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高。
戴明 張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