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特長生規模控制在5%以內,保障教育公平;教育現代化提前吹響集結號,364 所學校率先試點智慧學校;七千余個培訓機構被整頓凈化課外補習市場……一組組數字記錄著安徽教育2018年走過的路程,以及結出的碩果。
校園午餐讓孩子吃得開心,健康成長。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王從啟/攝
義務教育就近入學全覆蓋
在家門口就可以上公辦園和好學校,這正逐漸變為現實。僅去年,全省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402 所,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進一步擴大。從2010 年以來,我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從無到有,規模迅速擴大。截至2017 年年底,全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2644 所,在園幼兒54.7 萬人,分別占民辦幼兒園和在園幼兒總數的51.9%、44.6%。
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這項政策目前在我省實現了全覆蓋,保障了教育公平。2018 年,我省進一步壓縮特長生招生規模,比例控制在招生學校當年招生總數的5%以內,2019 年將全部取消。發揮學籍信息化的作用,實時監測各地大班額情況,定期下發大班額消除情況,及時發出預警。預計到2020 年基本消除56 人以上大班額,控制在3%以內,2020 年之后大班額比例將逐年降低。
364所智慧學校率先試點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9 年將啟動實施“教育現代化2035”戰略規劃。事實上,此前我省已在積極準備推進教育現代化。首先是“全面改薄”圓滿收官。2018 年,投入資金34.48 億元,建設校舍改造類項目4368 個,面積420.1 萬平方米,購置教學生活設備34.03 萬臺件套、圖書127.05 萬冊,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全面改薄”實施以來,全省累計投入資金199.53 億元,建設項目24818 個,建成校舍和運動場地面積2842.3 萬平方米,采購教育教學儀器設備8114.9 萬臺套件、圖書2883 萬冊,提前一年完成規劃任務,位居全國第一位。
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也為教育現代化打下基礎,由項目起始年的10%左右,提高到100%;生均校舍和運動場建筑面積分別由8.34平方米和5.5 平方米,提高到9.67 平方米和8 平方米。105 個縣(市、區)15344 所學校(含5073 個教學點)“20 條底線要求”全部達標,許多鄉村學校成為當地最好的建筑。如今,我省首批364所智慧示范學校和實驗學校正在加快推進,金寨縣智慧學校建設試點取得成效。
7358所培訓機構被整頓
每當放學或周末,總能看到孩子們背著書包匆匆奔波在各個補習學校的身影,幾乎每個城市孩子都有1 個以上的補習班要上。校外培訓成為“第二課堂”,但良莠不齊的市場給學生帶來了不小的負擔。
2018 年下半年,規范培訓市場為學生減負成為教育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為此,我省先后印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和《關于進一步規范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相關工作的通知》。
截至2018 年12 月25 日,全省105 個縣(市、區)全部完成專項治理整改任務,排查摸底校外培訓機構8200 所,其中問題機構7358 所已全部完成整改,整改存在的各類問題8785 個。2019 年1 月4 日的統計數據顯示,專項治理行動以來,全省共頒發辦學許可證1117 所,取締校外培訓機構2628 所,暫時停業整改2217 所,有2570 所通過整改達標。截至1 月7 日,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臺已錄入機構6683所。
貧困生資助“對象無遺漏”
據統計,2018 年全省共發放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資金15.54 億元,其中春季學期資助62.9萬人、7.87 億元,秋季學期資助61.1萬人、7.67 億元,實現了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 學段全覆蓋,標準最高檔,對象無遺漏,項目可疊加,結果全告知”。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在園幼兒資助標準,每人每年不低于800 元。
貧困生資助實現了百分百覆蓋,2018 年省級在分配資助資金時也先行足額分配建檔立卡學生。
扶貧更加精準,在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受理組織工作中重點關注建檔立卡家庭、城鄉低保等特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優先滿足他們的助學貸款需求。通過“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資助管理系統”的學籍數據與扶貧數據比對,學校對全部在校生進行逐一核查,最終確定應助對象。
“雙一流”建設步入快車道
高等教育去年推進“雙一流”和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步伐加快。從2018 年起,我省安排高等教育發展專項經費,主要聚焦在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一流學科專業等方面,為省屬高校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我省還專門出臺了政策,加大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支持力度。從2018 年起,每年安排2 億元專項經費支持安徽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連續支持5 年;支持合肥工業大學一流學科建設經費1 億元。每年安排1.8 億元支持4所特色高水平大學和2 所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建設。
高職大專院校技能化人才培養也結出碩果。去年我省高職院校代表隊共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獎項141 個,獲獎總成績連續三年在全國名列第三名。全省共有3241 個項目獲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占地方高校立項總數的13.8%,繼2017 年立項總數再次位列全國第一,連續7 年位居全國前兩名。
編制核算保障教職工待遇
對農村中小學教師來說,2018年最大的利好就是統一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從去年開始,我省全面開展中小學教職工編制重新核算,建立全省一體、城鄉統籌、余缺調劑、周轉使用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周轉池制度。全面推進“縣管校聘”和“無校籍管理”改革,由縣級教育部門在編制內統籌管理,由學校根據需要按期聘用,動態調整,合理流動,既優化教師資源均衡配置,又保障了教師待遇。
鑒于農村學校優秀師資匱乏,我省實施“特崗教師”計劃和鄉村教師定向培養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每年為農村學校補充約3000 人。實施定向培養“一專多能”全科型鄉村教師制度,每年培養約2500 人。
為增強教師隊伍活力,激發繼續學習的熱情,我省實行教師資格考試與定期注冊改革。教師資格定期注冊五年一輪,打破教師資格終身制。截至2018 年9 月,共認定各級各類教師資格260030 人;中小學教師資格合格521490 人,暫緩注冊2978 人,注冊不合格16 人;共組織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10 次面試,面試合格144145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