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明明只是消毒產品,卻在宣傳銷售時自稱“藥物”,誤導消費者。檢察官多次以消費者身份暗訪調查宣城的三家鼻舒堂門店,體驗產品時多次被幾厘米長的棉簽插進鼻道中,甚至出血。經過細致的調查與固定證據后,宣城市人民檢察院依法對鼻舒堂總公司及其在宣城的三家門店提起公益訴訟。日前,宣城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四被告立即停止虛假和引人誤解的宣傳,確認其行為構成對消費者的“欺詐行為”,需分別在國家級及市級媒體賠禮道歉,支付6000 元至20000 不等的賠償金,并承擔調查取證費用。
忽悠:
消毒產品吹成“神藥”
“400 年祖傳秘方”“不吃藥、不打針、不手術”“輕輕松松告別老鼻炎”……看到這樣的宣傳廣告,受鼻炎困擾的人可能會以為自己遇到了“神藥”,而實際上,這只是一款消毒產品,并不是藥物。
宣城市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們在發現這一線索之后,2017 年上半年對這個涉嫌采用虛假的及引人誤解的宣傳方式欺詐消費者的產品展開了調查。銷售這種產品的店名叫“鼻舒堂”,在宣城市有三家門店,分別位于宣城市區、寧國市、廣德縣。在前期進行了仔細的調查了解之后,隨后的幾個月里,檢察官多次實地到這些店里進行走訪取證。
“我們當時是以消費者的身份去的,一到店門口就看到店外寫著‘四百年鼻炎古方’。”宣城市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處副處長高軍昨天告訴記者,店里面的墻上還有鼻炎危害等介紹,有的營業員直接穿著白大褂,看上去像醫生一樣,在介紹產品的過程中,這些營業員也總是自稱產品為“藥膏”“藥”。除了店內宣傳外,這些產品在網站、微信號、電視臺廣告、街頭DM 廣告的宣傳中,都稱自己的產品能夠治療鼻炎。
但高軍介紹,實際上,這些店里銷售的濞舒朗抑菌膏、扈氏抑菌凈,均為消毒產品。且經調查,鼻舒堂總公司淄博一證經貿有限公司經營范圍不含藥品。
暗訪:
檢察官鼻子被插出血
在檢察官們以消費者身份調查時,營業員告訴他們,可以免費進行檢查,并試用一次產品。營業員用鼻腔鏡對檢察官的鼻腔進行了檢查,并表示檢察官患有鼻炎。“我在這三家店被檢查了好幾次,不僅每家店說我患的鼻炎癥狀不同,同一家店檢查兩次所說的病情也不同。”高軍告訴記者。
在檢查之后,免費試用產品的過程并不好受。營業員用棉簽蘸“藥”后插入鼻道,幾厘米長的棉簽需要被固定在鼻道里至少十五分鐘。“每次都會忍不住打噴嚏,有一次一個營業員可能不太熟練,棉簽插進去之后我覺得有點痛,結果拿出來一看上面還有血。”高軍笑著說,因為一個人只有一次免費試用的機會,他們每次到這些店內暗訪,都自稱是第一次來,最終他體驗了6次。
為了固定證據,檢察官在這三家店都購買了一些產品,每一盒產品的價格為198 元,每一次購買最少是一個“療程”10 盒。即使有優惠活動,消費者們購買一個療程也要花1700 多元。
處理:
四被告需道歉并賠償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昨天從宣城市人民檢察院了解到,鼻舒堂總公司不僅在宣城有三家門店,在全國開設有1000 余家門店,曾被媒體曝光,在很多地方都被處罰過。2017 年6 月,宣城市人民檢察院對鼻舒堂總公司以及其宣城的三家門店提起公益訴訟,這是宣城首例藥品安全領域的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檢察機關認為,被告經營的產品為“消字號”的消毒產品,主要為殺菌作用,并不具有治療鼻炎的療效,但被告采用虛假的及引人誤解的宣傳方式,已構成對消費者的欺詐,侵害了眾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四被告依法應當立即停止虛假的及引人誤解的宣傳,在媒體上向公眾賠禮道歉,支付相應的懲罰性賠償金。
2018年底,宣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四被告立即停止虛假和引人誤解的宣傳,確認四被告的行為構成對消費者的“欺詐行為”,四被告需分別在國家級及市級媒體賠禮道歉、分別支付6000 元至20000 不等的賠償金(由法院上繳國庫)并承擔調查取證費用。該判決目前已生效。
查丹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曹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