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將到來,安徽經濟社會發展穩步向前。我省充分發揮“左右逢源”雙優勢,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中,各項事業都呈現出新的面貌和氣象。2020 年安徽“兩會”即將召開,新安晚報今日起特開設喜迎兩會專欄,全面報道我省各行各業取得的新進展、新亮點和新突破。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19 年,我省高質量發展成果不斷涌現,區域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一批重點鐵路項目集中開工,長江干流水質持續保持為優。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上,我省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時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水電路氣網建設、淮河行蓄洪區居民遷建等,全省已建、在建美麗鄉村中心村7000 多個。
在原始創新方面,我省全面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濱湖科學城、合蕪蚌自主創新示范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四個一”創新主平臺建設,高水平建設10 個省實驗室、10 個省技術創新中心,全省科研機構數已超6000 個。在產業創新上,我省協同推進新興產業集群集聚,構建“芯屏器合”體系,培育形成電子信息、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人工智能五大新興產業,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達5400 多家。
在加快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明年,我省將深入推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完善“4+2+N”新興產業布局,著力打造“芯屏器合”產業鏈。我省還將重點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制造、現代家電、新材料、節能環保、生命健康、綠色食品、文化旅游等十大新興產業。
在交通發展方面,我省打造“米”字形高鐵網、“四縱八橫”高速公路網、通江達海內河航運網,暢通城市“ 瓶頸路”“ 微循環”,讓廣大市民出行更便利。不久前,我省一批重點鐵路項目集中開工,其中包括合肥至新沂高鐵、新合肥西站、池州至黃山高鐵、宣城至績溪高鐵、淮北—宿州—蚌埠城際鐵路、沿江港口鐵水聯運專用線等。明年,我省將持續加大鐵路投資,全線貫通商合杭高鐵,新增鐵路運營里程255 公里。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上,我省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時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水電路氣網建設、淮河行蓄洪區居民遷建等,全省已建、在建美麗鄉村中心村7000 多個。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目前長江干流安徽段排查掌握的排污口全部實現智能化在線監控,長江干流水質連續6年保持為優。今年1~9 月,長江流域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1.4%,為2016 年國家監測和考核以來的最高值。
在民生領域,我省實施33 項民生工程,每年新增財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養老、醫療、工傷等社會保障體系日臻完善。今年,我省啟動了“百醫駐村”行動,從省市縣三級醫院選派醫生到村醫空白村駐村幫扶,培訓鄉村醫生9000 人次。明年我省將推進基層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實施基層服務機構標準化試點,確保如期實現城鄉區域間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大體均衡。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劉旸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