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他是我們致富的領路人,也是名副其實‘鵝司令’!”提起黨員宋守玉,明光市自來橋鎮張山村牛莊組村民濮傳貴不無自豪地說:“我們大家跟著他養鵝,年年有分紅,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今年45歲的宋守玉是明光市宋氏鵝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自來橋鎮肖宋家庭農場負責人,被鄉親們親切地譽為“鵝司令”,多次被鎮黨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光榮稱號。
宋守玉帶領鄉親們養鵝脫貧致富。
20年前探出致富路
自來橋鎮地處山區,山多田薄,上世紀九十年代末,20多歲的宋守玉為了增加經濟來源,起早貪黑做起了販賣家禽小生意,之后他發現養鵝是條致富路。于是,他第一次養鵝1000多只,僅用75天就賺了兩萬多塊錢。20年前,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宋守玉沒有小富即安,而是發動身邊親友、同學一起養鵝,規模也逐漸擴大。然而,始料未及的是,一批鵝一下子死了1000多只,損失慘重。痛定思痛,宋守玉高薪從河南鄭州聘請來專業技術人員,全程指導,科學化養殖。養殖成活率、成鵝品質大幅提升,效益持續向好。
2013年,在鎮村黨組織的支持引導下,宋守玉牽頭成立了宋氏鵝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統一供鵝苗,統一配飼料,免費防疫,統一銷售,免費給困難農戶提供鵝苗。他經常與養殖戶交流,把自己摸索出來的養殖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
盡可能降低養殖戶風險
作為共產黨員,宋守玉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養殖風險,宋守玉推出了“養殖風險金制度”,即每包飼料加上一塊錢,宋守玉個人再加一塊錢,年終合作社核算,對出現意外虧損的養殖戶予以補貼,盈余全部按比例返還給養殖戶。
“養殖風險金制度”的建立,相當于給養殖戶上了“保險”,養殖規模逐漸擴大,利潤就更大了。目前,宋氏鵝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擁有養殖基地4個,其中種禽養殖場2個,建有標準化棚舍30個。養鵝千只以上的就有100多戶,年成鵝出欄130多萬只。合作社輻射到來安、五河、定遠等周邊地區,一大批農戶通過養鵝迅速致富。
白云寺村代郢組村民張國兵因病致貧,加入養鵝合作社后,春季里養了500多只鵝,不到三個月就賺了萬余元,張國兵夫婦樂得合不攏嘴,嘗到甜頭的他今年秋天又養了1500只,預計純收入在3萬元以上。張國兵逢人便說:“是合作社幫助咱家脫貧,真心感謝宋社長!”
張子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素健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