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老人攢了大半輩子的辛苦錢,卻被電話那頭冒充家人或朋友的人騙走;以為遇到了掙錢的好門路,年輕人將全家人的積蓄投進了假冒的網絡投資平臺;接到冒充網購平臺客服的電話,大學生深陷套路……近年來,通過電話、短信實施詐騙的電信詐騙,和通過網絡手段實施詐騙的網絡詐騙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雖然對電信網絡詐騙的防范和打擊力度越來越大,但這類犯罪手段也在不斷更新,案例類型多樣,套路越來越深。本報記者日前搜集了各地發生的不同類型的網絡詐騙案件,希望這些發生在身邊的案例能給您以警醒。
2019 年,寧國市發案次數最多的電信網絡詐騙類型是網絡借貸;近幾年來,寧國發生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單起案件金額最高的一起為冒充領導詐騙案,涉案金額158 萬元;2019年上半年,該市共發生各類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40 余起,涉案金額680 余萬元,同比呈上升趨勢……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近日從寧國市公安局了解到,現階段,電信網絡詐騙團伙專業度高、跨境作案成為常態,案件偵破難度較大。冒充領導、冒充網購平臺客服、網上偽裝身份交友、謊稱提供低息無擔保貸款、冒充“大師”……寧國警方日前公布了近年來偵破的電信詐騙案件,在加大打擊力度的同時,也以此提醒市民多加防范。
被“領導”拉進高層微信群?差點被騙走158萬!
2016 年6 月28 日,寧國警方接該市某公司會計報案,稱其剛被人用“微信”冒充公司老總的方式騙走匯款158 萬元。警方詢問得知,案發1 小時前,報案人收到公司“副總”發來的加入內部員工“微信群”的請求。報案人加入后才知該“微信群”里的“好友”都是公司高層管理人員,而且微信圖像等全部信息都是對的。
在微信群聊中,“老總”稱忙著洽談業務,要求報案人與另一個業務客戶“廖某某”聯系簽訂合同的事。約半小時后,“老總”在微信群中稱收到合同郵件卻發現有問題無法簽訂,要求報案人先退款給客戶“廖某某”,同時也發來了“老總”本人收到的158萬元收款憑證的圖片。報案人查看無疑后立即按照“老總”提供的匯款方式進行操作。待辦理完匯款時,報案人感覺不對勁,一番核查后才知上當受騙了。
案發后,寧國警方立即展開偵查,同時組織警力趕赴南京等地進行調查,并將掌握的嫌疑人使用的銀行賬號等線索及該特大網絡詐騙案情通報給宣城、安徽反電詐中心。省、市反電詐中心獲知后迅速啟動凍結止付程序,在火速查明被騙的158萬元已經二次轉款的去向后,果斷與多個銀行金融部門協作。所幸,因處置及時,成功凍結了被騙的143萬元。
據警方調查得知,報案人所加入的公司“微信群”其實是騙子精心“克隆”的,“老總”及“副總”等都是騙子冒充的。
警方提醒:冒充領導詐騙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只針對一類人群——公司財會人員。犯罪嫌疑人有著極強的耐心和偽裝能力。事先收集好各企業負責人的公司資料和網絡信息,按照真實資料信息偽造公司老總的微信號,同多個虛假賬號進行財務、生活對話,營造工作氣氛,一旦詐騙成功,受害人將損失巨大。
“客服”稱商品有問題要退款?銀行卡45萬被轉走!
2017 年8 月11 日晚8 時許,汪女士來到寧國市公安局刑偵大隊,見到民警后哭著說:“我銀行卡里的45 萬元錢被人騙走了!”說完之后隨即癱坐在地。
民警安撫之余仔細詢問得知,案發1 小時前,汪女士接到一個網購平臺的客服電話,對方不僅說出汪女士的個人信息,還稱汪女士剛剛網購的商品存在質量問題。隨后,對方還說要退貨款并提供了一個網站鏈接。汪女士見對方所說內容都是真的,便按照操作要求在網站上輸入了個人相關信息及銀行卡信息。隨后,想知道貨款是否已退的汪女士查看銀行卡發現,卡內的45 萬元神秘消失了。驚嚇之余,汪女士察覺遇到網絡騙子了,便急忙報警。
警方調查發現,被騙走的45 萬元剛轉入某網絡基金平臺。隨即,汪女士在民警現場指導下,迅速將該基金賬戶找回并重新設置相關信息。由于汪女士報警及時、民警處置迅速,這45 萬元被暫時止付了。后因案發時段金融網點不營業,辦案民警遂于次日上午陪著汪女士趕到銀行,在銀行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最終將被騙的45萬元成功追回。
警方提醒:網絡購物已成家常便飯,冒充客服退款詐騙的套路也層出不窮。犯罪嫌疑人通過非法途徑獲得公民購物信息,隨后致電或短信聯系受害人,謊稱物品有問題要退款、賠償,并通過QQ、手機短信等方式誘導買家點擊釣魚網站鏈接,隨后盜取受害人賬號信息,并一步步誘使受害人點擊鏈接或者提供驗證碼轉賬,若卡內余額不足還會騙受害人從互聯網借貸產品中借款轉賬。
好友“好心”介紹女朋友?沒見面被騙7 萬元
2017 年10 月14 日,寧國市公安局竹峰派出所接到受害人黃某報案,稱其在微信上被好友以介紹女朋友為名騙走了7萬余元。
黃某說,當年7月,好友王某說要給他介紹女朋友,他答應了。隨后,黃某在微信上認識了一名女網友,對方稱是王某介紹的。雙方聊了幾次后互生好感。過了幾天,對方突然說因親人急需治療費要借款,黃某當即伸出援手,并通過好友王某借給她1萬余元。
數日后,對方又稱家里出了事需要用錢,黃某立即通過微信轉賬給她。隨后,對方多次以各種理由借錢周轉,黃某均有求必應。而當黃某提出見面時,對方卻借故拒絕。黃某感覺不對勁,幾次找到好友王某,要求找到女網友,但王某一直在搪塞。直至案發當天,黃某再次提出見面遭拒,隨后報案。
警方經多方偵查,成功鎖定男子王某有重大作案嫌疑,最終在寧國一棋牌室內將其抓獲。據警方調查,2017 年7 月至案發時,犯罪嫌疑人王某因手頭拮據,便謊稱給受害人黃某介紹女朋友,隨后利用微信假扮女網友的方式與黃某交友,再以各種理由詐騙得手7萬余元。
警方提醒:在這類案件中,詐騙人員往往將自己偽裝成相貌堂堂的成功男士或者美麗可愛的年輕女子,通過相親網站、QQ、微信等方式與受害人結識,并迅速與受害人展開網戀,在素未謀面的情況下,以各種借口向受害人借錢。網上交友要謹慎,深度交往的務必核實信息,防止對方以虛擬身份實施詐騙。不要輕信網上發來的圖片和視頻。不要隨意轉賬或匯款,當素未謀面的網友忽然提及財物時,要提高警惕,不要被甜言蜜語沖昏頭腦。
高鵬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記者曹慶
請輸入驗證碼